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这首出自《诗经》的古诗,通过巧妙的对比和重复,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伴侣或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七兮”、“六兮”等用词,或许象征着不同程度的完善与满足,而“不如子之衣”则是对理想化身——“子”的服饰的赞誉,暗示了对其完美无缺的欣赏。
“安且吉兮”和“安且燠兮”中的“安”字,表达了一种安全、平静的心境,而“吉”、“燠”则分别寓意着吉祥与温暖。整首诗通过对衣着的描述,传递出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感。
在艺术表现上,这类结构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平和、舒适的情绪流动。同时,通过对比手法,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愿望与现实进行了区分,但又不失优雅,从而在审美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輶车至杨林,秋日正卓午。
时维九月候,䆉稏满滇土。
田家急收穫,处处筑场圃。
瓯窭亦满沟,牛载更儿负。
筋力诚乃疲,腰背若伛偻。
所愿在有秋,不复辞此苦。
宁知输官仓,所得遗几许。
贫家计口食,岁暮复贷举。
因思井田制,百亩什一取。
是时人足食,狼戾厌禾稌。
呼醪击肥鲜,含哺醉起舞。
此乐不复见,使我热衷腑。
所冀良有司,善政去苛虎。
捍吏不打门,疮孔或少补。
作诗告民牧,殷勤为摩抚。
长年见梅花,每与梅花醉。
今年见梅花,当为梅花泪。
梅花自奇绝,人事如今别。
花下一徘徊,若听梅花说:“不愿傍官驿,驿外尘飞多马迹。
几番驿使入南来,南枝折尽花狼藉。
不愿在深宫,娥眉人去寿阳空。
缤纷檐下花飞片,不上宫妆入草丛。
不愿在西湖,旧日逋仙迹已芜。
可惜暗香疏影处,新来多是拾樵苏。
不愿近东阁,无人更管花开落。
黄昏风雨锁朱门,和羹人半归沙漠。
只愿开向千岩窟,饕虐凭陵任风雪。
花香不掩战士魂,花飞不点流民骨。
”吟翁索笑痴更痴,岂识梅花欲避时。
骚经一字不拈出,灵均与我深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