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留使者来文牒,恃势要君真可诛。
宪纪皇皇无示弱,盛衰关数不关渠。
遮留使者来文牒,恃势要君真可诛。
宪纪皇皇无示弱,盛衰关数不关渠。
这首诗是元代作家刘鹗所作的《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中的第十七首。诗中通过描绘使者仗势欺人,试图影响君主的行为,表达了对滥用职权者的谴责。"遮留使者来文牒"一句,形象地刻画了使者阻挠公文传递的场景,暗示其意图干预政事。"恃势要君真可诛"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强烈不满,认为这种依仗权势企图操控君王的人应当受到严惩。
"宪纪皇皇无示弱",这里的"宪纪"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皇皇"形容其庄严且不容侵犯。诗人强调法律的尊严和公正,不应该轻易妥协。"盛衰关数不关渠","关数"指天数、命运,"渠"代指那些使者或权臣。诗人进一步指出,国家的兴衰并非取决于这些小人的行为,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
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对权臣干预政治的批判态度,以及对法制尊严的坚守,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社会公正的期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