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开天地境何奇,幻出根台倚翠微。
孤剑重游今日客,老僧留得去年诗。
云笼帝子长春阁,月照仙人旧钓矶。
佳境满前看不极,流连相赏莫相违。
擘开天地境何奇,幻出根台倚翠微。
孤剑重游今日客,老僧留得去年诗。
云笼帝子长春阁,月照仙人旧钓矶。
佳境满前看不极,流连相赏莫相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天地间奇异景象的画卷,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擘开天地境何奇”,开篇即以“擘开”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天地之间的广阔与神奇,引人入胜。接下来,“幻出根台倚翠微”,通过“幻出”和“倚”字,展现了自然景观的虚实结合之美,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场视觉盛宴。
“孤剑重游今日客,老僧留得去年诗”,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孤剑”与“今日客”、“老僧”与“去年诗”相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孤剑代表了孤独与探索,而老僧则象征着智慧与宁静,两者在时空的交错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云笼帝子长春阁,月照仙人旧钓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帝子长春阁与仙人旧钓矶,分别代表了人间仙境与历史遗迹,云雾缭绕的阁楼与月光下的钓矶,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佳境满前看不极,流连相赏莫相违”,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与不舍之情。佳境满前,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错过这难得的相遇与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思考。
君家不种通神钱,只种春色留庭前。
庭前春色谁最妍,二女解佩来江边。
沉沉华屋清夜起,火树银花月如水。
自然颜色变韶稚,况乃新妆露初洗。
春初艳粉秋初莲,绛绡广袂罗群仙。
华清池畔娇无力,赤凤楼中困未眠。
后来更许谁相拟,海棠欲睡薰秾李。
亦知等级且追陪,格外风流不相似。
一枝乞得归茅屋,窗里铜瓶窗外竹。
不禁清绝意萧然,大似佳人依草木。
阆苑花无世上缘,收香还入四禅天。
明朝风雨催归去,花月重圆又一年。
神情邃美肤粗恶,泾渭由来两清浊。
要求绘笔尽芳妍,更问尊前老文学。
宣城牛尾雪天狸,梅老馋涎为赋诗。
曾与沐猴戏相得,脂膏争奈猎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