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履鸿枢府,熙宁始识公。
容无高位气,语有大臣风。
感慨方山仰,惊悲已壑空。
缁衣国人意,转入薤歌中。
望履鸿枢府,熙宁始识公。
容无高位气,语有大臣风。
感慨方山仰,惊悲已壑空。
缁衣国人意,转入薤歌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摰所作的《哀太尉惠穆公三首》中的第三首,表达了对惠穆公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与惠穆公相识相知的过程,以及对其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敬重与怀念。
首句“望履鸿枢府,熙宁始识公”,点明了与惠穆公初次相遇的时间和地点,鸿枢府在熙宁年间,暗示了两人相识的背景与时代氛围。接着,“容无高位气,语有大臣风”两句,通过对比惠穆公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赞扬了他的谦逊与深沉,即使不居高位,言语间却透露出大臣的风范。
“感慨方山仰,惊悲已壑空”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惠穆公的敬仰与哀痛之情。方山仰,可能是指仰望高山,象征着对惠穆公品德的崇敬;而“已壑空”则暗示了惠穆公的离世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仿佛山谷空荡,失去了其精神的支撑。
最后,“缁衣国人意,转入薤歌中”两句,以“缁衣”(黑色衣服,常用于形容丧服)象征哀悼之意,表达了国人为惠穆公逝世而哀伤的情感,同时将这种情感融入了薤歌(一种哀歌)之中,寓意着哀思的绵延不绝,如同薤歌的旋律,久久回响在人们的心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惠穆公生前形象的描绘和逝世后影响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悼念,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道德品质的崇尚与对逝者精神遗产的珍视。
南幽沉怨夏飞霜。梦荒唐。最堪伤。
偏是愁时,岁月逐人忙。
细柳新蒲饶节物,听叠鼓,闹端阳。
且图欢聚慰相望。意茫茫。酒行行。
漫写填胸,万恨唱伊凉。
此会此时今世少,人五个,愿无忘。
年年重九日,循故事、说登高。
笑胆怯刘郎,诗名空负,字怕题糕。
参军偶然帽,便龙山千古诩风标。
输与归来元亮,东篱一盏陶陶。无聊。老却吾曹。
拈竞病,尽推敲。纵人遇催租,付之一笑,吟兴偏豪。
何为应须烂醉,想东坡块垒尚难消。
不管满墟风雨,黄花正放园地。
柴门小启。甚重重叠叠,堆入帘底。
柳不成痕,桐不成阴,竹又个无成字。
水边篱落横斜见,又不似、罗浮妆倚。
倩阿谁问答形神,除和陶诗无计。
非复三人对影,举杯邀月色,岑寂恁地。
衣白衣黄,大袖疏襟,黯黯酒痕难洗。
争妍仿佛佳人背,顾好处、自怜无坠。
趁早些、收拾横陈,玉骨枕函留翠。
高祠展拜,忆张侯当日,志存匡济。
马罪未诛时局裂,缓死文山非计。
十载提戈,一篇负国,来着须能继。
楚氛甚恶,鬼雄上诉天帝。
谁教十万胡儿,义务横扫,洪水滔天势。
热血东阳拚一洒,绝痛华夷倒置。
龙虎无堆,鸡豚有社,千古齐挥涕。
忠魂肯死,北廷空自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