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
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
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背景下的人物境遇。"传说烽烟近浦东",诗人以烽火为引,暗示了时局动荡不安,战火迫近上海(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哀鸿的悲鸣声穿透梦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深深同情。"流民贫病无生计",直接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社会后果,流离失所的人们在贫困疾病中挣扎,生活无望。最后,"谁仗扁舟万里风"以问句收尾,寓意在这样的乱世中,无人能凭借一叶扁舟抵挡风浪,寻求安宁,也暗含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整体来看,许传霈的这首《至沪偶病(其三)》通过战争烽烟和流民困境的描绘,展现了清朝末年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庭前不肯种凡草,种得萱花长自好。
欲教慈母百忧忘,期与萱花同不老。
画堂沈沈春昼长,母有欢颜花有香。
山中风味亦不恶,频羞鱼笋侑霞觞。
今年暂与萱花别,起应天书向金阙。
得官便尔买舟归,为念倚门鬓如雪。
鬓虽如雪未足惊,喜见儿归衣锦荣。
从今百岁永相保,日日花前笑语声。
呜呼人生老大儿可托,不种萱花心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