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洲苦三伏,永日卧孤城。
赖此闲庭夜,萧条夜月明。
独歌还太息,幽感见馀声。
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
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
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炎洲苦三伏,永日卧孤城。
赖此闲庭夜,萧条夜月明。
独歌还太息,幽感见馀声。
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
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
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诗人在炎热的夏季,选择留守于孤城之中,而非逃避到繁华都市。夜晚,他享受着闲适的庭院和清冷的月光,这份宁静让他得以深刻地感受到内心的独白和自然界的声音。
"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两句,通过对鹤鸣声和猿啼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間的沟通与融合。这些声音在夜晚显得尤为清晰,使人更加感受到远离尘世的宁静。
"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则是诗人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思,他试图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不再被物质欲望所左右,而是返回到一种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表明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天命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接受。在经历了五十年的时光后,他开始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宇宙间的秩序相连,因此他感到自己已经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与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通过与自然的交融来寻求心灵宁静和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