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僧入定夜堂寂,独客不眠山月高。
静坐了无尘俗态,一灯窗下读离骚。
残僧入定夜堂寂,独客不眠山月高。
静坐了无尘俗态,一灯窗下读离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夜晚画面。"残僧入定夜堂寂",诗人以"残僧"形象,暗示僧人年迈或僧众稀少,夜晚在寂静的佛堂中,僧人专心致志地入定修行,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独客不眠山月高",则转而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他独自一人难以入睡,抬头仰望明亮的山月,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和思索。
"静坐了无尘俗态",诗人通过静坐这一动作,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一灯窗下读离骚",最后的细节描绘了他在微弱灯光下研读《离骚》,这可能是屈原的代表作,寓含了诗人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也可能暗含着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僧人与诗人的对比,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心境,既有出世的宁静,又有入世的思考,体现了宋代理性与情感交融的诗风。
欲通微妙,听取些儿活。
性定乃神留,一颗圆明运化。
灵宫起火,深鼎玉泉流,喷紫焰,辊金丹,表里光明射。
银河灌顶,满面天风洒。
空外走蟾轮,摆弄周天八卦。
双关撞过,真性达穹苍,忘世梦,出阴阳,自在
羽盖霓旌满空簇。
暗合朝元真数目。
逍遥自在乐真欢,何须一派喧丝竹。
洞仙歌雅曲。
佩环时响清韵玉。
做奢华、琼浆玉醴,不让金杯绿。
宴罢高真重赐禄。
从此灵明无盖覆。
回嗟尘世谩饕外,皆将根本成波漉。
不知昏性烛。
盖因那边光景熟。
怎超升、复投幽暗,划地遭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