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苦旱》由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描绘了江南地区因干旱而遭受的苦难情景。诗中以“河上劳兵地,江南酷旱天”开篇,对比了北方的战乱与南方的干旱,暗示了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困厄。
接着,“那知讨邢日,不是克殷年”,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当前困境的无奈与感慨,似乎在说即使在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人们也未曾经历如此之苦。
“忽忽嗟时难,矜矜畏序愆”则直接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焦虑和对错误的警惕,体现了诗人对当下处境的深切忧虑。
“云徒蔽日月,雨合降山川”形象地描绘了干旱的景象,云遮蔽了日月,雨水却无法滋润大地,山川干涸,生动展现了干旱的严重程度。
接下来的几句“造化炉思火,阴阳炭鼓烟”运用比喻手法,将自然界的干旱比作炉火,阴阳炭鼓起的烟雾,进一步强调了干旱的严峻性。
“披怀遭赤昼,濯足想清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渴望,希望能在烈日下找到一丝清凉,如同在清水中洗涤双脚。
“狱俟于公决,心期戴令虔”则反映了诗人对公正判决的期待,以及对领导者的虔诚祈祷,希望他们能解决干旱问题。
“敢忘沾霈泽,何幸及私田”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渴望,以及对能够灌溉自家农田的庆幸,体现了对基本生存需求的迫切。
“请祷诚明矣,焚巫策昧然”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祈求,同时也对迷信做法的怀疑,体现了对科学与信仰的不同态度。
“灵山罢齐景,美玉罄周宣”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君治理能力的向往,希望当代也能出现这样的领导者。
“石燕曾谁舞,泥龙愈自坚”使用了象征手法,石燕象征着希望的短暂,泥龙则代表了干旱的顽固,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鱼穷悲涸辙,井漆奈枯泉”通过鱼儿在干涸的车辙中挣扎和枯竭的井水,形象地描绘了生灵在干旱中的绝望。
“五亩忧还轸,三时望益悬”表达了对五亩农田的担忧和对一年四季的期盼,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暂欣垂滴沥,终讶阻缠绵”描述了短暂的降雨带来的喜悦,但最终又因干旱的持续而感到失望。
“贬损心应恳,疏通税必蠲”表达了诗人对政府采取措施减轻百姓负担的期待,希望减免赋税,帮助民众度过难关。
“乘轩尝拯物,饮马昔投钱”通过历史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仁君行为的赞赏,希望当代也能有类似的善举。
“火宅逢僧话,炎荒想客迁”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借鉴,希望在炎热荒凉之地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泥蟠尺蠖久,草长蒺藜先”使用了比喻手法,泥蟠的尺蠖象征着长时间的困顿,而草长的蒺藜则预示着困难的持续。
“病体长兼虑,穷愁益自煎”表达了诗人身体不适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困扰。
“犹希畏途上,一咏凯歌旋”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在艰难的道路上也能唱出胜利的凯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深刻描绘了干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解决干旱问题的深切愿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