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入寒竹响,风吹枯桑疾。
微灯照孤坐,馀香綍清室。
念敛尘虑泯,神明定光出。
同体不同知,兹理一何密。
雨入寒竹响,风吹枯桑疾。
微灯照孤坐,馀香綍清室。
念敛尘虑泯,神明定光出。
同体不同知,兹理一何密。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坐时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交融。首句“雨入寒竹响”,以雨声衬托出竹林的寂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深的氛围。接着“风吹枯桑疾”一句,通过风声与枯桑的快速摇曳,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寂寥感。
“微灯照孤坐”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昏暗灯光下的情景,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沉思。而“馀香綋清室”则以余香飘散在清静的室内,象征着诗人精神世界的纯净与高雅。
“念敛尘虑泯,神明定光出”表达了诗人通过冥想,让杂念消散,心灵得到净化的过程。这不仅是对个人精神修养的追求,也体现了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同体不同知,兹理一何密”则揭示了宇宙间万物虽同根同源,但个体之间的认知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刻哲理。诗人在这里探讨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与宇宙真理的复杂性,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自我与宇宙关系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