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迟迟,虚廊转影,槐阴迤逦西斜。
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
蝶尚不知春去,漫绕幽砌寻花。
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
今日笙歌丛里,特地咨嗟。
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红日迟迟,虚廊转影,槐阴迤逦西斜。
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
蝶尚不知春去,漫绕幽砌寻花。
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
今日笙歌丛里,特地咨嗟。
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象,红日迟迟,虚廊转影,槐阴斜射,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彩笔虽工,却难以完全捕捉到暮春时光中的烟霞变化,显示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美好场景难以长久的感慨。
蝶舞不知春去,仍在寻花,而猛风过后,即便还有残红,也只能飞向不知名的家园。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岁月不待人的无奈和叹息。
"始知青鬓无价"一句,点出了时间的价值和青春的宝贵。而"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则更深化了这种感慨,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生命如同枯叶般飘零,以及岁月在官场中匆匆渡过,感到时光易逝,青春难以留住。
"今日笙歌丛里,特地咨嗟"显示了诗人的悲凉心情,而"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则通过物理上的湿透和心理上的感怀相结合,强化了这种哀愁的情绪。
最后两句"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对于生命无常、青春难以永葆的叹息,以及由此产生的无限离愁,这些情感如同飘渺的云烟,弥漫在广阔的世界之中。
东风嘘谷飞香霞,淑气融融催百花。
黄鸟间关语庭树,清箫宛转隔窗纱。
雨过御沟流水急,夭桃夹路红云湿。
蓬莱宫里翠华来,华萼楼前仙乐集。
殿阁千门御气通,金窗珠户光玲珑。
临轩若问司农政,无逸先陈今古同。
万物光辉沾德泽,小臣愚献治安策。
鸾声哕哕早趍朝,桑树鸡鸣曙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