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日落已无痕,露湿罗衫渐减温。
历碌驹轮走清夜,零星萤火照黄昏。
月明松径僧归寺,云护溪林犬吠村。
入室挑灯咸问讯,渔人空说武陵源。
西山日落已无痕,露湿罗衫渐减温。
历碌驹轮走清夜,零星萤火照黄昏。
月明松径僧归寺,云护溪林犬吠村。
入室挑灯咸问讯,渔人空说武陵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归家途中的宁静与祥和之景。首联“西山日落已无痕,露湿罗衫渐减温”以日落西山、露水沾衣、温度下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夜晚来临的凉爽氛围。颔联“历碌驹轮走清夜,零星萤火照黄昏”通过马车在清冷夜晚行进以及零星萤火虫点缀黄昏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
颈联“月明松径僧归寺,云护溪林犬吠村”则将画面转向了更为幽静的自然环境,月光下的松林小径上,僧人归向寺庙,云雾守护着溪边的树林,远处村落传来犬吠声,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尾联“入室挑灯咸问讯,渔人空说武陵源”描绘了归家后室内温馨的场景,家人在灯火下相互问候,而外人提及的武陵源似乎成为了远方的向往,与当前的安宁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日暮到夜归的全过程,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体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以及对远方美好事物的憧憬,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老人攀花复藉草,春力著人如醉倒。
未容作计试留春,东风已与人俱老。
东君惜春不惜花,千红万紫委泥沙。
已教白日张锦绣,更欲平地兴云霞。
我欲呼客无酒肉,摘花插头悲发秃。
安得酿酒万瓮屠千羊,花间醉饱踏春阳。
我不知暑退,但觉衣汗乾。
颇怪庭中天,湛然青已宽。
有物叫草根,啾啾自相喧。
问知已新秋,大火流金天。
九土变寒暑,正尔事亦繁。
静观付一笑,吾事宁相关。
但无筋力健,悠然佳意还。
喧喧憎邻里,砧杵乱人眠。
秋阴不可解,澍雨忽连朝。
贫居庭除狭,涨潦时惊飘。
老夫凌晨起,山木鸣萧萧。
开门买野菜,菘薤喜新苗。
鄙人晚耽佛,像设如僧寮。
焚香翻贝叶,禅诵安不劳。
日高出道场,倾盖盈山瓢。
醺然知体畅,谁共此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