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孜迁善石菖蒲》
《孜迁善石菖蒲》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溪毛数叶一寸碧,风姿底事能清癯。

戏将红玉旋螺石,共置雪色花磁盂。

沙泉甘滑见毛发,时时酌以浇根须。

苍然棐几明窗下,五月秋色磨肌肤。

已忘身世在南岳,勿觉梦寐游西湖。

遥知夏木午阴静,篆畦半破烟舒徐。

莫翁睡足百事懒,相看微笑依圆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菖蒲的清雅之美,以及与之相伴的生活情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石菖蒲在水边生长的姿态,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溪毛数叶一寸碧”,生动地描绘了石菖蒲在溪水边生长的情景,几片嫩绿的叶子,仿佛是大自然中最纯净的颜色,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美。接着,“风姿底事能清癯”一句,赞美了石菖蒲独特的风姿,即使在清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其高洁的气质。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石菖蒲与红玉螺石、雪色花磁盂的搭配,以及沙泉的甘甜,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通过“苍然棐几明窗下,五月秋色磨肌肤”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夏日的炎热与石菖蒲带来的清凉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越季节界限的宁静与舒适。

“已忘身世在南岳,勿觉梦寐游西湖”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忘我状态,仿佛置身于南岳或西湖的仙境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最后,“遥知夏木午阴静,篆畦半破烟舒徐”描绘了一幅夏日午后,树木荫蔽、烟雾缭绕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诗中所传达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石菖蒲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满江红·其一

宿酒醒时,算只有、清愁而已。

人正在、青涂堂上,月华如洗。

纸帐梅花归梦觉,莼羹鲈鲙秋风起。

问人生、得意几何时,吾归矣。君若问,相思事。

料长在,歌声里。这情怀只是,中年如此。

明月何妨千里隔,顾君与我何如耳。

向尊前、重约几时来,江山美。

(0)

次友人书怀·其一

此生无意入修门,粗饱鸡豚短褐温。

卜筑几椽临水屋,经营数亩傍山园。

酒杯剩喜故人饮,书帙能遮老眼昏。

身世颇同猿择木,功名谁问鹤乘轩。

(0)

金陵驿·其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0)

点绛唇·其一

黄帽棕鞋,出门一步为行客。几时寒食。

岸岸梨花白。马首山多,雨外青无色。谁禁得。

残鹃孤驿。扑地春云黑。

(0)

慈恩寺偶题

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0)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