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无意入修门,粗饱鸡豚短褐温。
卜筑几椽临水屋,经营数亩傍山园。
酒杯剩喜故人饮,书帙能遮老眼昏。
身世颇同猿择木,功名谁问鹤乘轩。
此生无意入修门,粗饱鸡豚短褐温。
卜筑几椽临水屋,经营数亩傍山园。
酒杯剩喜故人饮,书帙能遮老眼昏。
身世颇同猿择木,功名谁问鹤乘轩。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理想。开篇即表明了对修道之门无心涉足,反而追求的是一种简单温饱的日常生活。"卜筑几椽临水屋"则进一步描绘了隐逸之所,选择在水边建造简陋的居所,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退隐人生的追求。
"经营数亩傍山园"透露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土地劳作的期待。这种对土地的亲近感和生活自给自足的情怀,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操。
接下来的两句,"酒杯剩喜故人饮,书帙能遮老眼昏"则写出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两个乐趣:一是与旧友共饮,享受余欢;二是通过阅读来慰藉心灵,即使到了年迈眼昏时,也不失去这份精神的寄托。
最后两句"身世颇同猿择木,功名谁问鹤乘轩"则用了两个比喻。首先,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如猿择木一般寻找栖息之所,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其次,通过鹤乘轩的意象,传递出对功名利禄不再有所追求,更无需他人询问。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好的享受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人通过田园生活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归隐山林的人生态度。
重阴罨峰眉,微阳隐林端。
廿载失父儿,来叩劫后山。
披榛拾口磴,未至心已瘅。
茔茔此体肤,乃幸留两间。
墓门草始黄,小溪横一湾。
衰杨振悲风,白日凄以寒。
再拜复长恸,万感摧心肝。
当年慕云水,一壑无犹悭。
生儿百无成,坐任松楸残。
吾父傥长健,青山皆欢颜。
而今抚崖花,但讶泪斑斑。
浮生竟安止,掩涕听绵蛮。
山深息交游,独往寻僧庵。
径转忽异色,迎面堆浓岚。
高柯正脱叶,新红醉霜酣。
上方带修竹,万翠犹毵毵。
到门剥啄久,伛偻应瞿昙。
院静无履声,微闻度檀楠。
长老信古德,耿悫致敬谦。
同居尽清修,不数前三三。
上堂俨夕课,龙吟起深潭。
一步千威仪,千业一拜参。
皈依罪过身,惨怛人天含。
旁观敢赞叹,偷懈徒心惭。
方知设教力,历劫礼所担。
晚寻竹径归,回首情犹耽。
夜枕接瞻闻,寝寐同清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