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一胡儿,如何却受遗。
多因汉宫里,泣拜画阏氏。
牧马一胡儿,如何却受遗。
多因汉宫里,泣拜画阏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胡人少年在汉宫中的感人场景。"牧马一胡儿",开篇即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寻常的胡人少年,他原本可能在草原上放牧,但命运却发生了转折。"如何却受遗",这里的"遗"字暗示了某种馈赠或安排,可能是被选入宫中,成为宫廷的一员。
"多因汉宫里"进一步揭示了这个转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的才貌或特殊地位,被汉宫接纳。然而,接下来的"泣拜画阏氏"则揭示了少年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阏氏"是古代匈奴等北方民族对王后的称呼,此处可能是象征性的,代表了权力和地位,但同时也意味着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这位胡儿的形象,展现了异族人在汉宫中的命运变迁,以及他们对于故土和亲情的深深怀念。诗人林同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笔触,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山色湖光并在东,扁舟归去有樵风。
莫道野人无外事,开田凿井白云中。
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
穷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
元君在荆楚,去日唯云远。
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
忧我贫病身,书来唯劝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饭。
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亲友心,岂得知深浅。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
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
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
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沈昔意气,改换旧容质。
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午时乘兴出,薄暮未能还。
高上烟中阁,平看雪后山。
委形群动里,任性一生间。
洛下多闲客,其中我最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