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曲江感秋二首·其一》
《曲江感秋二首·其一》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

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

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

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沈昔意气,改换旧容质。

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0)
注释
元和二年:唐宪宗年号,公元807年。
穷通:困厄或通达,指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荣悴:荣耀或憔悴,形容人生的得意与失意。
庐山远:指庐山的隐士,象征避世隐居。
湘江屈:指屈原,他在湘江投江自尽,此处表示对他的怀念。
巴郡印:指在巴郡(今重庆)任职的官印,代表地方官职。
纶闱笔:纶闱,代指朝廷;笔,指起草诏书,这里指朝廷文职。
朱绂:红色的官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饰。
曲江:唐代长安的名胜,常用于诗中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翻译
元和二年的秋天,我三十七岁。
长庆二年的秋天,我五十一岁。
这中间的十四年,有六年处于被贬谪的状态。
困厄或通达,荣耀或憔悴,都随外界环境而变化。
于是追随庐山的远志,再次哀悼湘江边的屈原。
夜晚听着竹枝曲感到忧愁,秋天看着波涛汹涌的江面消退。
最近辞去了巴郡的官职,又执掌朝廷文书的职位。
晚年才得遇提拔,有何值得称道,白发映衬着红色的官服。
过去的壮志豪情已消磨,旧时的容貌气质也改变。
只有曲江的秋色,依旧如当年,风烟弥漫。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慨的诗篇。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回顾了自己从三十七岁到五十一岁的十四年间的经历,其中有六年的时间是在逆境中度过的。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贫穷和富贵、荣耀和失落的无常,以及命运的多变。

诗人提到自己曾远游庐山,重返湘江,这些都是他生命中的重要地点。夜晚时分,他听着竹枝在风中发出的声响,感到一种深深的忧愁;秋天来临时,他看到山丘被雾气笼罩,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和自然景物的变化。

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曾担任过巴郡的官职,但现在却又持笔在纶闱之中,这可能隐含着他对官场生活的某种无奈和不满。晚年遇到何人,已经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是白发映照在朱红色的衣襟上,反映出岁月留下的痕迹。

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转变,从前的意气风发已经消失,外表也随之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曲江的秋天,那里的风和烟霞依旧如同往日一样。这里,曲江秋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是他内心中一片永恒的宁静所在。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南峰閒步

足健会真赏,眼明逃世纷。

风烟入诗画,杖屦逐僧云。

水阔天疑尽,峰寒日易曛。

羁人正愁思,城角不堪闻。

(0)

句·其四

惭无安世书三箧,滥得扬雄酒一鸱。

(0)

赠毛雍玉县丞谢到山中

何事凌寒带晓暾,高才不肯簿书昏。

别峰小寺已鸣磬,夹道短篱犹闭门。

雨后松枝浑黛绿,冻馀泉窦尚春温。

聊将二物方君德,富贵功名不足论。

(0)

薝卜

浩荡园林风雨声,鹁鸠撩乱亦悲鸣。

作毬刺芥风吹尽,薝卜林中特地清。

(0)

次韵春日寄山中故友二首·其一

世人纷纷有底急,利欲著身如束湿。

道人摆去邻虚尘,拄杖芒鞋当收拾。

(0)

送印大师参灵峰卿老

四海无家一道人,云山未肯便安身。

冷泉亭畔腰包去,芝草峰边更问津。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