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顽固质,何来波面浮。
已怜湛似水,难道幻如沤。
江枫飘一片,断梗截中流。
物情皆有托,泛泛尔何求。
本是顽固质,何来波面浮。
已怜湛似水,难道幻如沤。
江枫飘一片,断梗截中流。
物情皆有托,泛泛尔何求。
这首诗以“浮波片叶石”为题,作者李之世在明代创作了此作。诗中通过描绘漂浮于水面的波面、叶片和石头,展现了自然界中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变化无常。
首句“本是顽固质,何来波面浮”,诗人以“顽固质”比喻原本坚硬、不易改变的事物,却意外地在波面上漂浮,引出对自然现象的惊奇与思考。接着,“已怜湛似水,难道幻如沤”两句,将水面的平静与波面的波动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水的深邃与波面短暂存在的感慨,暗示了事物存在状态的瞬息万变。
“江枫飘一片,断梗截中流”描绘了一幅江边枫叶随风飘落,断枝在水流中漂浮的画面,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与生命的脆弱。最后,“物情皆有托,泛泛尔何求”则以哲思收尾,指出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依托,而人或物在自然中的追求或许并无实质意义,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
字字销愁,行行排闷,依然愁闷全封。
道觉松缠臂,蹙损眉峰。
何补离肠万一,无益事、合绝来踪。
甫能彀、些儿减遣,误惹还浓。重重。
满枝结子,憎底事桃花,压遍娇红。
累柳枝斜亸,眠起皆慵。
谁管夜深无睡,多半总、听五更钟。
令人瘿、年来也应,错嫁东风。
南浦残红,西山冷翠,一舟怎去温存。
自江郎赋别,此恨算重论。
望烽火、乡关照澈,酒旗歌扇,消歇芳尊。
已全家儿女,片帆来挂荆门。
自来俊赏,总牵缠、哀感余根。
把白练裙题,紫罗囊佩,并与销魂。
寂寞鸥波门馆,花无主、蝶梦黄昏。
有溪流和泪,潺湲都到江村。
百转柔肠刚一步。寄到红笺,细数斜阳暮。
只为沧桑愁不住。鸳鸯寺主匆匆去。
击剑吹笙今几度。啼尽鹃声,恨事凭谁语。
肠断天涯情乱绪。记着烟村模糊处。
龙泉出匣,借红颜一怒、金蛇飞掣。
恸哭三军皆缟素,齐映麻衣如雪。
生斩仇头,直踹贼垒,靴袜俱流血。
诘朝相见,父仇今日能灭。
从此壮士归元,保全桑梓,大义从容决。
太息中原多纵敌,孰是裙钗奇节。
世主酬庸,乡闾慕义,心事偏难说。
兵符躬掌,女中真有豪杰。
听彻宵残雨,正帘外晓寒衣薄。
莫道春归,便浓春池阁,已自萧索。
问岁华深浅,愔愔桃叶,在旧时栏角。
繁红斗尽无人觉。
待解寻芳,东风已恶,欢期未分零落。
尚曲墙扶绕,频动春酌。情怀如昨。
只休休莫莫,似水流年,底成飘泊。
故枝犹缀残萼,又蜂衔燕蹴。
乍欺怯弱,愁对汝自扃深閤。
却不奈一阵轻飙无赖,送敲垂幕,感啼鸟未抛前约。
向花间道不如归去,怕人瘦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