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
- 鉴赏
此诗出自宋代诗人张方平的《句》系列之二,虽未直接点明主题,但从诗句中流露出的哲理意味与深沉情感,可见诗人对言语与行事的深刻思考。
“谨言浑不畏”,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于言语谨慎的态度,并且这种态度并非出于畏惧,而是基于对言语力量的深刻认识。在古代社会,言语往往能左右人心,影响局势,因此,谨慎使用语言成为了一种智慧和修养的体现。诗人在这里表达出的,是对言语力量的敬畏与自我约束,同时也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忍事又何妨”,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处理事物时的态度。这里的“忍事”指的是面对困难或不公之事时,能够保持冷静与耐心,而不是轻易地发怒或逃避。这种态度在古代被视为君子之德,体现了对人情世故的理解与包容。诗人认为,即使是在面对棘手问题时,保持忍耐与理性也是值得的,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谨言浑不畏”与“忍事又何妨”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言语与行事的深刻见解。它既强调了言语的力量与自我约束的重要性,也倡导了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与耐心的态度,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智慧与修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留别定襄卢军事
行行与君别,路在雁门西。
秋色见边草,军声闻戍鼙。
酣歌击宝剑,跃马上金堤。
归去咸阳里,平生志不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