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方广寺僧圆林送藤竹二杖作》
《方广寺僧圆林送藤竹二杖作》全文
明 / 湛若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方竹红藤来上方,入手振之声琅琅。

天台有路终须到,只在衰翁柱杖傍。

(0)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名为《方广寺僧圆林送藤竹二杖作》。诗中描绘了方竹与红藤制成的两根杖,其材质珍贵,触手生津,音韵清脆。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僧人高洁品质的敬仰。

首句“方竹红藤来上方”,以“方竹”和“红藤”为切入点,点明了杖材的特殊性,同时“来上方”暗示了这些材料可能来源于高处或神圣之地,增添了神秘色彩。接着,“入手振之声琅琅”一句,通过生动的听觉描写,展现了杖的质感与声音之美,仿佛能听到竹与藤交织的和谐乐章。

后两句“天台有路终须到,只在衰翁柱杖傍”,则转而表达了一种哲理意味。诗人似乎在说,通往天台山的道路总有一天会实现,但更重要的是,这根杖陪伴着“衰翁”,象征着精神上的指引与支持。这里不仅赞美了杖的实用价值,更寄托了对人生旅途中的扶持与陪伴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物象描绘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结的珍视。

作者介绍
湛若水

湛若水
朝代:明   字:元明   号:甘泉   籍贯:广东增城   生辰:1466—1560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寿星寺闻子规二首·其一

子规欲归归未得,啼向钱王寿星石。

月明血尽人不知,只怪晓山深似碧。

(0)

经湘东

迢迢萍水向西流,地接长沙一片秋。

不逐征鸿过湘浦,行程应记到南州。

(0)

题淡山岩

我闻淡山之岩深且幽,崆嵌邃窦堪寻搜。

禅龛剥落气尚古,龙象□徙初谁谋。

神仙窟□信有□,功出天造非人侔。

谽谺磥砢骇未见,石壁字隐苔侵锼。

山灵畴昔莫□秘,巨蟒岂得于中留。

吟来珠玑重满把,我幸蜡屐欣从游。

(0)

藏春峡四首·其四

孺子无心作聘君,使君悬榻意何勤。

世人不道芳荪好,可是清香不远闻。

(0)

自合浦还清湘寄虚中弟·其二

行彻天涯万里山,月明方照海珠还。

瘴乡来往浑閒事,聊为清湘一破颜。

(0)

赠余子畏

相识红泉旧日多,年年地上渐消磨。

眼青好我今无几,头白逢君喜若何。

纵道索居无伴侣,却能默悟自雄豪。

细君扫去床书怒,笑答为儒合诋诃。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