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承天寺中隐堂》
《承天寺中隐堂》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古径无车马,閒门带茑萝。

秋风吹宿雨,日暮盻庭柯。

世味逢僧尽,新凉入寺多。

居山未有计,此地数来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居于寺庙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古径无车马”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清幽的环境,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对自然的亲近。接着,“閒门带茑萝”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隐逸之感,门扉闲置,藤蔓缠绕,仿佛是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自在。

“秋风吹宿雨,日暮盻庭柯”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秋风拂过,带来了一丝凉意,宿雨之后的空气更加清新,而日暮时分,诗人凝视庭院中的树木,或许在思考人生、宇宙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或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

“世味逢僧尽,新凉入寺多”则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看破与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在寺庙中,他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里的清凉不仅是物理上的温度变化,更是内心世界的平静与解脱。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纯净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超脱态度。

最后,“居山未有计,此地数来过”表明了诗人虽然身处山中,但并未规划长久居住的打算,只是频繁造访,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这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崇尚,以及对现实世界束缚的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以及对自然、禅宗思想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李伯开见过小园共订罗浮之游用来韵却答

墐户江云北,开林野郭西。

愧非杨子宅,薄拟武陵溪。

客少常悬榻,君来为淈泥。

相期坐黄鹄,仙路且提携。

(0)

春日鸡足山人和陶元亮归去来辞见访摄病愁霖不得言晤赋此奉谢

谢客已一月,论交自昔年。

何来黄绮侣,忽贶紫芝篇。

霢霂荒林雨,凄迷宿莽烟。

和陶今止酒,访戴且回船。

(0)

归兴诗·其五

微禄何能养,遗羹犹及尝。

君恩诚浩荡,子舍足徜徉。

僮仆欢偏剧,诗书卷欲狂。

独怜万里去,不办宿舂粮。

(0)

登金山寺四首·其二

水国开金界,江天耸玉台。

中流双砥柱,一水两蓬莱。

古刹临无地,毫光接上台。

凭高最箫瑟,风雨隔江来。

(0)

奉和濲师赵相公怀山八咏用韵·其四灵溪渔父

溪源岩鏬细,花气水边清。

梦起三竿昃,风回一叶经。

约荷收独茧,对月濯尘缨。

舟楫从兹去,烟波空复情。

(0)

奉和太史瀔阳赵老师游罗浮诗六章·其一宿冲虚观

落日千山寂,高天万木清。

相期拾瑶草,有梦绕层城。

泻月今宵酒,吹风何处笙。

山灵应见待,欹枕不胜情。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