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全文
唐 / 司空曙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上上开鹑野,师师出凤城。

因知圣主念,得遂老农情。

陇麦垂秋合,郊尘得雨清。

时新荐玄祖,岁足富苍生。

却马川原静,闻鸡水土平。

薰弦歌舜德,和鼎致尧名。

览物欣多稼,垂衣御大明。

史官何所录,称瑞满天京。

(0)
翻译
在高高的原野上,军队浩荡地离开京城。
知道皇帝挂念,得以实现老农民的心愿。
秋日的麦子低垂,郊外的尘土因雨而清澈。
时令新鲜供奉祖先,年成好使百姓富裕。
马匹回返宁静的原野,听到鸡鸣水土平整。
音乐颂扬舜的美德,烹饪献上尧的名声。
看到丰收的庄稼欣喜,无为而治驾驭光明的时代。
史官会记录什么,满满的祥瑞遍布天京城。
注释
上上:指军队行动的盛大壮观。
鹑野:古代地名,这里代指广阔的原野。
凤城:指京城,古代传说凤凰居于帝都,故称。
圣主:对君主的尊称,此处指当时的皇帝。
老农:此处象征普通农民。
陇麦:长在陇地(田间高地)的麦子。
郊尘:城市郊区的尘土。
荐玄祖:祭祀祖先,玄祖是古代对远祖的尊称。
岁足:年成充足,指丰收。
苍生:泛指百姓。
却马:退马,即马匹返回,象征和平。
川原:河流与平原,泛指广阔的地域。
水土平:土地平整,形容治理有方。
薰弦:薰香与琴弦,指音乐,常用来象征文化。
歌舜德:歌唱舜的美德,舜是中国古代贤君。
和鼎:烹饪调味,象征治理国家。
致尧名:达到尧的名声,尧也是古代贤君。
垂衣御大明:垂衣裳而治,形容君王无为而治,大明指光明的天下。
史官: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
称瑞:记载吉祥之事。
天京:京城的美称,指当时的首都。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皇帝巡视民情、国泰民安的景象。开篇“上上开鹑野,师师出凤城”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皇帝亲自外出的庄重与平常百姓日出而作的情形,彰显了皇帝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接着,“因知圣主念,得遂老农情”表明了皇帝深入民间,了解并满足了老农的心愿,显示出君主与民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统治者的英明和仁德。

“陇麦垂秋合,郊尘得雨清”写出了秋收时节,麦子成熟、天空清澈的景象,这是农业丰收与自然美好的象征。紧接着,“时新荐玄祖,岁足富苍生”则强调了祭祀祖先和一年一度的丰饶。

“却马川原静,闻鸡水土平”表现出了皇帝巡视后归来,马匹安静地停在川原上,听到了清晨鸡鸣声,以及雨后的土地湿润而平坦的情景。这段描述营造出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

“薰弦歌舜德,和鼎致尧名”则是通过音乐来颂扬古代圣王舜、尧的美德,表达了对古代圣政的向往和赞美。

“览物欣多稼,垂衣御大明”皇帝在巡视中看到农业丰收,心情喜悦,穿着盛装,以示国泰民安的大好形势。

最后,“史官何所录,称瑞满天京”表达了希望这些美好的景象能够被记载下来,为后世留下美好的历史记录,同时也强调了皇帝希望通过这样的巡视活动来宣扬国家的祥瑞气象。

作者介绍
司空曙

司空曙
朝代:唐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司空曙,唐朝人(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或作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今河北省广平县)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卢纶,钱起,韩翃。
猜你喜欢

寄陆石斋先生

南望江云暮,名泉何处流。

吴城泰伯树,楚雨晋陵秋。

老去留沧海,归来逐白鸥。

太湖如可泛,谁共木兰舟。

(0)

野望

极目苍茫里,商飙动地哀。

断云低野树,落日照荒台。

远渚沙鸥宿,长天塞雁来。

干戈知未息,回首独徘徊。

(0)

镫下书怀

照影一镫红,高吟四壁空。

风清寒雨后,虫响树声中。

得病诗应懒,牵怀酒亦慵。

悬知孤枕上,梦绕白云峰。

(0)

送牧大师之严州

一雁下平皋,群山秋欲暮。

渺渺大江寒,独挂片帆去。

云浮峰际塔,日落烟中树。

羡尔月明时,严滩深夜住。

(0)

雨中过碧山堂留饮张允文寓斋·其一

清斋向晚送新凉,喜弄鞭丝到草堂。

压雨戎葵纷落砌,遮云宫柳欲过墙。

重悬帘幕浓如水,旋设樽罍静自香。

入夏相过应不厌,拂天乔木有千章。

(0)

登华岳·其四

落雁凌松桧,呼吸自通天。

昔拜蓬莱下,今踞芙蓉巅。

是时秋方中,爽气何澄鲜。

明月升足底,坐久素光圆。

玉露泻杯斝,松涛叶管弦。

酒母骑茅狗,为我呼子先。

饮余不遽卧,东看沧海烟。

金缕拥阳乌,跃出羲和鞭。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