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九日郑三云通守邀于隐仙庵看牡丹竟日翼日雨毛俟园复邀同往赋呈两君》
《三月九日郑三云通守邀于隐仙庵看牡丹竟日翼日雨毛俟园复邀同往赋呈两君》全文
清 / 姚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幕府山头天接水,千古英雄此中死。

惟有东风岁岁来,石头城下纷红紫。

人生何日不当醉,何处花开不可喜。

况惜晚春馀几日,更对奇葩翻万蕊。

郑侯年少发新硎,毛子老儒钻故纸。

同欣就我如菖歜,并道爱花入骨髓。

昨携天香归满裾,今踏红云重曳履。

明妆已看照晴熏,深晕复怜含雨泚。

桑根三㝛固惭僧,羊肉慕膻终胜蚁。

华阳真逸来句曲,人道此閒尝隐几。

齐宫梁苑今何在,况溯神仙真脱屣。

道人疑是殷七七,能使荆榛变罗绮。

被恼少陵柯用诉,乐死右军差有旨。

隐仙庵外台城路,我购一廛家可徙。

落花风尽草如茵,更吊紏阳挂残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月九日与友人在隐仙庵赏牡丹的场景,以及次日雨后再次邀请同赏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首句“幕府山头天接水”,以山与水的交融描绘出开阔的自然景象,为后续的英雄故事和季节变迁铺垫背景。接下来,“千古英雄此中死”一句,虽未直接提及具体历史人物,但暗含着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感慨,引出“惟有东风岁岁来,石头城下纷红紫”的景象,以春风与花朵的盛放象征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活力。

“人生何日不当醉,何处花开不可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享受生活之美。接着,“况惜晚春馀几日,更对奇葩翻万蕊”则进一步强调了珍惜时光,欣赏每一刻的美好。

“郑侯年少发新硎,毛子老儒钻故纸”两句对比了年轻与年长者的不同状态,前者充满活力与创新,后者则专注于传统学问的研究。这反映了作者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尊重。

“同欣就我如菖歜,并道爱花入骨髓”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将赏花视为一种精神上的交流与共鸣。

“昨携天香归满裾,今踏红云重曳履”通过具体的行动描写,展现了赏花过程中的愉悦与满足感。而“明妆已看照晴熏,深晕复怜含雨泚”则细腻地描绘了牡丹花在阳光与雨水下的不同风采,赋予花朵以生命与情感。

“桑根三㝛固惭僧,羊肉慕膻终胜蚁”以植物与动物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华阳真逸来句曲,人道此閒尝隐几”引用典故,赞美了隐居者的生活方式,同时“齐宫梁苑今何在,况溯神仙真脱屣”则表达了对古代繁华不再的感慨。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赏花的场景,还蕴含了对历史、自然、生活、友谊等多方面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姚鼐

姚鼐
朝代:清   字:姬传   籍贯:安徽桐城   生辰:nài)(1731~1815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
猜你喜欢

送李纵别驾加员外郎却赴常州幕

霄汉正联飞,江湖又独归。

暂欢同赐被,不待易朝衣。

山雨迎军晚,芦风候火微。

还当宴铃阁,谢守亦光辉。

(0)

谐诗逸句·其三

苦竹笋抽青橛子,石榴树挂小瓶儿。

(0)

莫将韦监同殷监,错认容身是保身。

(0)

奉别张岳州说二首·其一

长沙辞旧国,洞庭逢故人。

薰兰敦久要,披雾转相亲。

岁月空嗟老,江山不惜春。

忽闻黄鹤曲,更作白头新。

(0)

宫词三十首·其二十一

迥出芙蓉阁上头,九天悬处正当秋。

年年七夕晴光里,宫女穿针尽上楼。

(0)

闲居即事

老病贪光景,寻常不下帘。

妻愁耽酒僻,人怪考诗严。

小婢偷红纸,娇儿弄白髯。

有时看旧卷,未免意中嫌。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