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莺恰恰到窗纱。几缕晓烟斜。
此日春城,汉宫传蜡,散入五侯家。
三分春色愁中度,一半在梨花。
肠断黄昏,酒醒残月,门外即天涯。
啼莺恰恰到窗纱。几缕晓烟斜。
此日春城,汉宫传蜡,散入五侯家。
三分春色愁中度,一半在梨花。
肠断黄昏,酒醒残月,门外即天涯。
这首明代末期清初诗人梁清标的《少年游·春愁》描绘了一幅春天清晨的画面。"啼莺恰恰到窗纱",以鸟鸣声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意盎然的早晨,黄莺的叫声透过窗纱传来,富有生机。"几缕晓烟斜"则进一步渲染了晨曦微露,轻烟袅袅的景象,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的"此日春城,汉宫传蜡,散入五侯家",诗人借汉代宫廷分赐蜡烛的典故,暗示了春光在权贵之家的流转,暗含了世态炎凉和不公。"三分春色愁中度",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感叹春光易逝,而自己却无法尽情享受。
"一半在梨花"将春色与梨花相联,梨花洁白如雪,象征着春天的纯洁和短暂,也寓言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无奈。"肠断黄昏,酒醒残月,门外即天涯",黄昏时分的凄凉,酒醒后的孤独,以及门外的远方,都加重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展现出一种深深的感伤和对未知命运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春光流逝和个人际遇的感慨,具有浓厚的哀婉之美。
一川流水两江村,问村何名朱与陈。
红船鼓吹方迎㛰,醉傧侧弁无礼文。
太古犹见民风淳,横溪小舫俯碧沦。
左图右史伴閒身,疑是烟波钓叟伦。
近桥且舣水之滨,有客牵驴过桥垠。
驴怯不度驻足蹲,后驱前挽情入真。
此岸绿树盖四邻,老幼男妇都欣欣。
担篮而至市蟹民,作恶遇是騃孩群。
放篮走迸蟹纷纷,㫄行郭索如逃军。
众童争攫跋䟛奔,获者喜走失者窘。
螯伤足者呱涕痕,蟹翁瞪目徒怒嗔。
七情毕写皆得神,顾陆以后今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