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拖雨兴,刚罢视朝曾。
可以换端冕,聊因攀蔓藤。
丹梯耐幽赏,白屋合芳称。
屡著山龙入,顾言底是能。
密云拖雨兴,刚罢视朝曾。
可以换端冕,聊因攀蔓藤。
丹梯耐幽赏,白屋合芳称。
屡著山龙入,顾言底是能。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结束朝政活动后,漫步于自然之中的悠闲场景。首句“密云拖雨兴”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雨后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云层在拖曳着雨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下来,“刚罢视朝曾”则点明了皇帝刚刚结束了繁忙的政务,此刻正寻求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可以换端冕,聊因攀蔓藤”两句,通过“换端冕”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皇帝从官服到便装的转变,暗示了从政务繁忙到轻松自在的过渡。“聊因攀蔓藤”则进一步描绘了皇帝在自然中漫步的情景,通过攀爬藤蔓的动作,既体现了皇帝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其内心的闲适与自在。
“丹梯耐幽赏,白屋合芳称”两句,将视角转向了自然景观,丹梯(可能指红色的石阶或山路)与白屋(可能是远处的山峰或建筑)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幽静环境的喜爱和赞赏。
最后,“屡著山龙入,顾言底是能”两句,可能是在感慨或反思政务的繁重与复杂,以及自然之乐与政务之劳之间的对比。这里的“山龙”可能象征着政务的艰难与复杂,而“屡著”则表明了皇帝对此的深切体会。同时,通过反问“顾言底是能”,表达了对能否真正摆脱政务束缚,享受自然之乐的思考与疑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皇帝在政务之余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其对政务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清风门外客移船,南郭衰翁但惘然。
未吐赤心无限事,重寻皓首几何年。
茶须饱饭吞甘溜,酒便空心注玉泉。
醉倒淮东郑云叟,吟哦声调入云烟。
县令醉时花满睫,县令卧时云满榻。
其时北面竹轩凉,雨声霎罢风飒飒。
美人争唱醒酒歌,湿透红绡声未匝。
玉容沃以沉香水,瑶槃冻屑珠玑杂。
魂梦适从何处来,帐中犹把浮云踏。
自说骑鸾向阆风,到时玉洞诸仙合。
只被桃花迷杀人,行顾瑶关忽双阖。
枕上犹能走笔吟,累累吐出珠千蛤。
压倒唐时白与元,两翁相顾如何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