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人如寒鸡,独起夜方半。
吟虫入我闱,似感时节换。
我本山中人,何为在羁绊。
野鸥谢洲渚,低头就刍拳。
伛偻揖向人,何异冰与炭。
迩来益疏懒,十日九废盥。
雄剑半已摧,愁冰苦难泮。
新丝蚕自裹,故纸绳徒钻。
久留笑浮梗,屡试见磨锻。
应念马少游,逍遥骑款段。
愁人如寒鸡,独起夜方半。
吟虫入我闱,似感时节换。
我本山中人,何为在羁绊。
野鸥谢洲渚,低头就刍拳。
伛偻揖向人,何异冰与炭。
迩来益疏懒,十日九废盥。
雄剑半已摧,愁冰苦难泮。
新丝蚕自裹,故纸绳徒钻。
久留笑浮梗,屡试见磨锻。
应念马少游,逍遥骑款段。
这首清代诗人晏贻琮的《秋怀(其一)》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寂心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愁人如寒鸡,独起夜方半”以比喻手法,将愁苦的人比作深夜啼鸣的寒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忧虑。接着,“吟虫入我闱,似感时节换”通过秋虫的鸣叫,暗示季节更替,也触动了诗人的内心。
诗人感慨自己本是山中之人,却被现实的束缚所牵累,“何为在羁绊”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接下来,他以野鸥自比,表达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而“低头就刍拳”则描绘出鸥鸟觅食的场景,象征着简单而自然的生活状态。
“伛偻揖向人,何异冰与炭”运用对比,形容人情冷暖如同冰炭,进一步揭示了世态炎凉。诗人感叹近来越发疏懒,生活琐事堆积,连基本的清洁都难以维持。“雄剑半已摧,愁冰苦难泮”借剑的残破比喻内心的愁苦难以化解。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织丝和研读旧书的日常活动自嘲,表示长久以来的漂泊如同浮萍,经历种种磨砺。最后,他以马少游的典故结尾,表达了希望能像马儿那样逍遥自在地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两崖如伏狮,鸟道通一缕。
侵晨理轻策,过此日停午。
小洞缠枯藤,十步忽一俯。
以手扪膝行,径逼寒慄股。
出谷见晴峦,奇胜纷堪数。
白云不可留,片石自太古。
须臾老僧归,邀我惬所取。
飞瀑走澄潭,咫尺蓄雷雨。
对此群动空,猿鸟足宾主。
薄暮探杖还,秋烟渺远浦。
江城玉笛飞春寒,芳草夜绿天南端。
韶华弹指逐流水,满袖春风吹紫兰。
少年竹乐未应晚,鸣筝不惜为君弹。
楼头一曲东风喜,帘幕重重自卷起。
当门乌桕嘶紫骝,经过臣里东家子。
十千买醉颓玉山,当垆歌哭谁知己。
醉呼明月凌沧洲,海水可煮人间愁。
碧城落花昨已扫,彩云飞下白玉楼。
明镜朱颜岂长好,当筵且脱千金裘。
东风饮汝一杯酒,莫遣桃花笑不休。
乱山连僰道,巨刃摩云霓。
裂为千尺涧,汇此奔雷溪。
经营穷匠术,坐见椓杙低。
何人铸铁索,横波贯虹堤。
锒铛互钩连,专车骨相挤。
至今化康庄,利尽滇东西。
我行值暑雨,出淖容轻跻。
涛澜翻脚底,雾散驰千蹄。
惜哉碑碣缺,岁月不可稽。
昔闻刀墨乱,聚若沙中鹥。
谁令失此险,渐构公输梯。
滋蔓到吾蜀,曳尾终涂泥。
齿冷及行路,色变谈中闺。
十年风电过,刀剑不复携。
往来似潮汐,茅店催荒鸡。
历劫永弗坏,讵数三石犀。
他年持节还,慰劳看扶藜。
犹能学逸少,轻煤研麝脐。
君自画君画,我自画我诗。
我眉自能颦,不能效先施。
造诣虽不同,各抱千古思。
清气孕肝膈,即物皆吾师。
濯我尘土笔,写君冰雪姿。
娟娟采珠人,蕉萃荒江湄。
我欲招之来,贻以双紫芝。
相期宛洛间,耕烟骖青螭。
结佩贞岁寒,此意君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