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芦边一水清,篷窗乍启接高城。
风吹静夜鱼龙气,浪打荒洲雁鹜声。
客里光阴容寂寞,病中情绪未分明。
柁楼镫影入危坐,霜气侵衣梦不成。
柳外芦边一水清,篷窗乍启接高城。
风吹静夜鱼龙气,浪打荒洲雁鹜声。
客里光阴容寂寞,病中情绪未分明。
柁楼镫影入危坐,霜气侵衣梦不成。
这首清代诗人许儒龙的《白銮江抱疴夜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夜晚画面。首句“柳外芦边一水清”,以清幽的江水环绕着柳树和芦苇,展现出夜晚的静谧。次句“篷窗乍启接高城”,写诗人打开船篷窗户,遥望远方的高耸城墙,透露出孤独与思乡之情。
第三句“风吹静夜鱼龙气”,运用比喻,将风吹过水面产生的波纹比作鱼龙翻腾,增添了神秘感。第四句“浪打荒洲雁鹜声”,则是通过浪花拍打荒芜洲渚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荒凉,同时借雁鹜的鸣叫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
第五句“客里光阴容寂寞”,直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时光的流逝。最后一句“柁楼镫影入危坐,霜气侵衣梦不成”,诗人坐在舵楼上,灯火微弱的光影映照在身上,寒霜侵袭衣裳,连梦境都难以成形,进一步渲染了病中无眠的落寞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抱病独处时的内心世界,情感深沉而富有画面感。
屈平以楚死,死浊不死清。
伍员以吴死,死暗不死明。
死者人所难,一死鸿毛轻。
壮哉二子为,留得不死名。
曹娥以父死,年龄童未成。
抱尸出洪澜,非可二子并。
二子谏不从,齐秦韩魏征。
娥若不之死,父葬鳣与鲸。
二子死以介,娥死以孝诚。
于今会稽人,事之如事生。
娥若生尧时,舜不妻女英。
娥若逢孔子,娥名书孝经。
娥父若罹辜,岂止为缇萦。
蔡邕不知娥,但爱碑上铭。
我来拜祠下,古木寒云横。
往往大江水,犹作哀哀鸣。
安得娥有知,为我神阴灵。
鼓此大江波,注入四渎平。
洗濯天下心,皆行娥所行。
我行欲从车,好风苦相招。
谓言困行役,厌此道路遥。
骎骎四骆马,终日在岧峣。
簿书更追随,精耗发欲焦。
乃复汎柏舟,锦幔兰为桡。
是时春始和,暖风秀兰苕。
彼柳已青青,彼桃已夭夭。
王事敢不修,我行歌且谣。
彼不知之者,谓我士也骄。
不知非所知,我兹以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