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崖削苍壁,万仞临深渊。
老翁立其傍,习惯若自然。
笑歌惊波澜,步武生云烟。
我欲从之游,结茅山之巅。
举瓢酌天浆,醉拍洪崖肩。
明月夜横玉,共看凌波仙。
千崖削苍壁,万仞临深渊。
老翁立其傍,习惯若自然。
笑歌惊波澜,步武生云烟。
我欲从之游,结茅山之巅。
举瓢酌天浆,醉拍洪崖肩。
明月夜横玉,共看凌波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想要融入自然的愿望。诗中“千崖削苍壁,万仞临深渊”两句,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山崖的雄伟与深邃的谷底,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感。“老翁立其傍,习惚若自然”写出了诗人对一位站在峭壁边上的老者心态的描绘,这位老者已经习惯了这种险峻的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接下来的“笑歌惊波澜,步武生云烟”则展现了诗人自身的情感和行动,他想要像那老者一样,对大自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敬畏之心。
"我欲从之游,结茅山之巅"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这位老者的脚步,到高山之巅去体验那种与自然合一的感觉。“举瓢酌天浆,醉拍洪崖肩”则是诗人在山巅用酒杯盛着天上的甘露(比喻山泉),并且醉酒后拍打着高大的岩石,这种行为既表现了对自然的喜悦,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豪放情怀。
最后两句“明月夜横玉,共看凌波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诗人在清澈的月光下与那位老者一同仰望着天上的星辰,似乎在寻找或期待着某种超自然的存在。这也许是对“蜚仙”的一种向往,即通过这次旅行体验到的那种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与一位老者的互动,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超越尘世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