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随时变,那堪问岁华。
晚风三径竹,朝雨半篱花。
自比禅居静,从教物论哗。
浮生何所有,醉处便为家。
物候随时变,那堪问岁华。
晚风三径竹,朝雨半篱花。
自比禅居静,从教物论哗。
浮生何所有,醉处便为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园居的生活场景与心境。首句“物候随时变”,点明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万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接着,“那堪问岁华”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诗人可能在思考岁月的意义。
“晚风三径竹,朝雨半篱花”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清冷的氛围。晚风轻拂过竹林,朝雨滋润着篱笆边的花朵,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自比禅居静,从教物论哗”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他将自己比作禅居之人,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这种自我超越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最后,“浮生何所有,醉处便为家”两句,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在诗人看来,人生短暂,物质上的拥有并非永恒,真正的归宿在于心灵的满足与快乐。无论是醉酒还是在自然中沉浸,都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让“家”成为心灵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纷扰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智慧。
春女颜如玉,怨歌阳春曲。
巫山春树红,沅湘春草绿。
自怜妖艳姿,妆成独见时。
愁心伴杨柳,春尽乱如丝。
目极千馀里,悠悠春江水。
频想玉关人,愁卧金闺里。
尚言春花落,不知秋风起。
娇爱犹未终,悲凉从此始。
忆昔楚王宫,玉楼妆粉红。
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
容华委西山,光阴不可还。
桑林变东海,富贵今何在?
寄言桃李容,胡为闺閤重。
但看楚王墓,唯有数株松。
记得旧诗章,花多数洛阳。
及逢枝似雪,已是鬓成霜。
向后光阴促,从前事意忙。
无因重年少,何计驻时芳。
欲送愁离面,须倾酒入肠。
白头无藉在,醉倒亦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