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瘁槐疏秋已阴,长安寒色薄重衾。
鸡声落月还家梦,象魏中天恋阙心。
东海鱼竿思放艇,西凉羽檄欲沾襟。
怀中疏草将漫灭,对仗迟回意转深。
柳瘁槐疏秋已阴,长安寒色薄重衾。
鸡声落月还家梦,象魏中天恋阙心。
东海鱼竿思放艇,西凉羽檄欲沾襟。
怀中疏草将漫灭,对仗迟回意转深。
这首《长安秋思》由明代诗人游朴所作,描绘了秋日长安的萧瑟景象与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首句“柳瘁槐疏秋已阴”,以“柳”和“槐”的凋零,暗示秋天的来临,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秋已阴”则进一步强调了季节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阴郁情绪。
接着,“长安寒色薄重衾”,通过描述长安城的寒气透过厚重的被褥,直接触碰肌肤,形象地表现了秋夜的寒冷,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冷清。
“鸡声落月还家梦”,鸡鸣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仿佛是诗人归家的呼唤,但“落月”暗示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象魏中天恋阙心”,“象魏”是古代宫殿前的高台,象征权力与威严,此处借指朝廷。诗人虽身处长安,却心系朝廷,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眷恋。
“东海鱼竿思放艇,西凉羽檄欲沾襟”,诗人想象自己在东海边垂钓,而在西凉之地,战事紧急的消息如羽檄般传来,使他心绪难平。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淡泊,又揭示了他对时局的关注与忧虑。
最后,“怀中疏草将漫灭,对仗迟回意转深”,诗人怀中的稀疏草木即将消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而“对仗迟回意转深”则表明诗人思考的深度与时间的悠长,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长安秋思》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长安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绝顶规危榭。跨高寒、鸟飞不过,云生其下。
斤斸无声人按堵,翕曶青红变化。
览城郭、山川如画。
阁老凤楼修造手,笑谈间、突出凌云厦。
台上景,买无价。唾壶麈尾登临暇。
似当年、滁阳太守,欧阳公也。
倾倒赣江供砚滴,判断雪天月夜。
更唤取、邹枚司马。
铜雀凌歊歌舞散,访残砖、断甓无存者。
馀翰墨,被风雅。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
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
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
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
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
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
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
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此翁饱阅人间,三生似是刘宾客。
若论辈行,早陪韩柳,晚交元白。
老矣安能,为人取履,与人争屐。
叹酒泉郡远,醉乡路绝,今何处、堪开国。
解去冰衔华职。遍空山、难寻行迹。
道旁喘月,田间卧草,也胜郊特。
宰相□□,周公留召,娄公容狄。
喜时平身健,三行社饮,一声樵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