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
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
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
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
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
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
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
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
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
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
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
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
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
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
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这首诗是北宋词人刘克庄的《水龙吟》其六,写于他癸丑年生日。全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和自己的人生态度。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开篇便设问,似乎是在询问一个隐居之人的身份,他为何要更换新的姓氏。这两句设置了一种探讨真假、虚实的氛围。
“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徒有虚名而无实学之人的冷漠态度,以及对无法明辨是非的人生困惑。
“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这几句则写诗人自己在山中吟咏古诗,谈论生命的意义,却又被乡里的孩子们围观提问。
“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这些问题让诗人感受到生活中的无奈和自己的年龄增长。
“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山大川的淡然,以及对物质享受的淡泊。
“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这几句则是对历代学者年岁大小的评述,显示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了解。
“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诗人自喻为痴人,愿意学习,不断追求知识,即便头发已白,也仍然隐藏自己的年老。
“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最后几句写的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万物更新换代的观察。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话和自述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虚名与真学、生命意义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再钻巴火尚浮家,去国年多客路赊。
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
香鬟半醉斜枝重,病眼全昏瘴雾遮。
锦地绣天春不散,任教檐雨捲泥沙。
淅淅霜风不满旗,紫烟黄气捧朝曦。
五更贯索埋光后,万里钩陈放仗时。
留滞周南无旧事,布宣汉德有新诗。
丰年四海皆温饱,愿把欢心寿玉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