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在身中,无端凿以窍。
止水本不流,哀乐日相导。
人事万不齐,一瞬辄颠倒。
可知不可名,能望不能造。
仪行有昃晦,颜色岂常好。
少年太自苦,鵩鸟来相吊。
安心在身中,无端凿以窍。
止水本不流,哀乐日相导。
人事万不齐,一瞬辄颠倒。
可知不可名,能望不能造。
仪行有昃晦,颜色岂常好。
少年太自苦,鵩鸟来相吊。
这首诗《咏怀(其二)》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
首句“安心在身中,无端凿以窍”,以“凿窍”比喻人为地制造烦恼,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应当源自内心深处,而非外界的干扰。接着,“止水本不流,哀乐日相导”运用了“止水”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内心如止水般平静的状态,而哀乐的波动却不断引导着情绪的变化,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人事万不齐,一瞬辄颠倒”指出人间百态复杂多变,瞬间之间就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强调了世事无常。接下来的“可知不可名,能望不能造”则进一步探讨了认知与创造之间的界限,提出有些事物虽可感知但难以言说,有些目标虽可向往却难以实现,体现了对人类认识能力的深刻反思。
“仪行有昃晦,颜色岂常好”通过自然界的日出日落、阴晴变化,类比人生的起起伏伏、喜怒哀乐,强调了生命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最后,“少年太自苦,鵩鸟来相吊”以少年时期的过度忧虑为喻,暗示了年轻时的烦恼往往过于沉重,如同鵩鸟的哀鸣,表达了对年轻人过度忧虑的同情和劝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人生百态、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人性弱点的洞察,语言含蓄而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危磴俯寒水,阴崖擘苍烟。
上开冰雪窟,下垂珠玉渊。
何时雷斧手,拓此壶中天。
自然浑沌窍,不受百巧镌。
地胜集灵气,木石含清坚。
三子果谁欤,流辈孰后先。
我来叩玉扃,欲访云雨仙。
呼龙龙未醒,日高贪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