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江亦乾,草木翳尘土。
重阳到眼前,菊蕊犹未吐。
邻家一株来,高才尺四五。
种之小庭中,亦自足风矩。
摘叶以当花,茱萸可为伍。
泛我流霞杯,喜色动眉宇。
颓然逍遥游,妙处有谁睹。
渊明何人斯,东篱傲今古。
不雨江亦乾,草木翳尘土。
重阳到眼前,菊蕊犹未吐。
邻家一株来,高才尺四五。
种之小庭中,亦自足风矩。
摘叶以当花,茱萸可为伍。
泛我流霞杯,喜色动眉宇。
颓然逍遥游,妙处有谁睹。
渊明何人斯,东篱傲今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重阳节时,在家中小庭院中种植菊花的情景,以及与菊花相伴的愉悦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不雨江亦乾,草木翳尘土”描绘了秋日干燥的景象,江水干涸,草木覆盖着尘土,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重阳到眼前,菊蕊犹未吐”点出了时节,重阳节即将来临,但菊花还未绽放,预示着即将迎来生机与色彩。
“邻家一株来,高才尺四五”描述了诗人从邻居家移栽了一株大约四五十厘米高的菊花,将其种植在自家的小庭院中。这一行为体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种之小庭中,亦自足风矩”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小小庭院中的菊花种植感到满足,认为它足以成为庭院的一道风景线。
接下来,“摘叶以当花,茱萸可为伍”描述了诗人以菊花的叶子代替花朵,与茱萸一同摆放,增添了几分趣味和雅致。最后,“泛我流霞杯,喜色动眉宇”写出了诗人手持酒杯,与菊花共饮,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眉宇间透露出满足与快乐。
“颓然逍遥游,妙处有谁睹”则描绘了诗人沉浸在与菊花相伴的美好时光中,仿佛进入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逍遥境界,其中的美妙之处或许只有他自己能体会。最后一句“渊明何人斯,东篱傲今古”借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当下生活的自在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充满了诗意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