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萝低拂客,一半在松枝。
鸟道穿花细,蝉声出水悲。
斗歌溪女早,争宿野人迟。
叶落多萧瑟,秋声不自持。
女萝低拂客,一半在松枝。
鸟道穿花细,蝉声出水悲。
斗歌溪女早,争宿野人迟。
叶落多萧瑟,秋声不自持。
这首诗描绘了山行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山水田园气息和生活情趣。
首句“女萝低拂客”,以“女萝”这一植物形象,轻柔地触碰着行人,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接着,“一半在松枝”则进一步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层次感,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在枝头跳跃,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鸟道穿花细,蝉声出水悲”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鸟儿穿梭于繁花之间,以及水边蝉鸣的哀婉之音,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生命的力量。
“斗歌溪女早,争宿野人迟”则转向了人文活动的描写,溪边的少女们早早地开始欢歌,而野外的居民则显得较为悠闲,不愿过早归宿。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山民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最后,“叶落多萧瑟,秋声不自持”以落叶的萧瑟声,点出了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这里的“秋声”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行途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