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飞来寺留别二首·其二》
《飞来寺留别二首·其二》全文
明 / 梁元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频年孤剑倚江干,自笑风流旧汉官。

入座花香回槛曲,挥毫霜气染林端。

可堪骊调三秋发,况复星轺万里看。

后夜蓟门深雪色,敢辞清梦到鸡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告别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首句“频年孤剑倚江干”以“孤剑”象征诗人孤独的旅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倚靠在江边,暗示着即将启程或已经离开。次句“自笑风流旧汉官”,诗人自嘲地笑自己如同昔日的汉朝官员,风流倜傥,却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感慨。

接着,“入座花香回槛曲,挥毫霜气染林端”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所在环境的美丽与宁静。花香弥漫,回绕着栏杆,笔墨挥洒间,霜气仿佛染上了远处的树林,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才华与情感的丰富。

“可堪骊调三秋发,况复星轺万里看”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骊调,即骊歌,古代送别时所唱的歌曲,此处用来形容离别的哀伤。诗人难以忍受这离别的哀愁,更何况还要远眺万里之外的星辰,预示着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

最后,“后夜蓟门深雪色,敢辞清梦到鸡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憧憬。即使在寒冷的夜晚,大雪覆盖的蓟门,诗人也不怕清冷的梦境中无法到达鸡坛(鸡坛可能是指庙宇或祭坛),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向往,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动人心弦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梁元柱
朝代:明

梁元柱(一五八九 — 一六三六),字仲玉,号森琅。顺德人。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拔选陕西道御史。以疏参东厂魏忠贤,忤旨夺官归里。乃构堂于粤秀山麓,颜曰“偶然”。毅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猜你喜欢

山池早秋

荷叶倾香露,山池见早秋。

石凉幽蟹过,枝脆雨蝉休。

废堰凭虚涨,荒泉入乱流。

水花红漠漠,相对渚云浮。

(0)

送别

送别春湖动客心,荇花无浪飐寒金。

晴山望极连江郡,沙鸟风樯度远林。

(0)

薄了固保义写予真请赞

灵灵而真,默默而神。眉毛低盖眼,鼻孔直欺唇。

千华上何须问佛,百草头自然有春。

一微尘里也来说法,三千界内不碍分身。

(0)

端禅人丐盐求颂

红炉焰里结冰霜,收拾侬家妙有方。

舌本要资云水味,鼻端相助蕨薇香。

扫归茅舍閒堆雪,坐照金盘净发光。

去去道人成底事,芳滋许我沃枯肠。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八四

颠发山雪,眶瞳水秋。月白濯河汉,霁寒摩斗牛。

韶意千华里,光风百草头。如幻三昧兮,妙得优游。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七一

智明而藏,净极而光。四大蛇非蛰,六窗猴不忙。

因缘仍善应,机用更优长。

觌面相逢出思议,自然随处露堂堂。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