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东风欺弱柳。碧沼波纹皱。
寂寞倚雕栏,呖呖啼莺,几处春光透。
千回百转离人后。更怕春归骤。
记得去年间,花下踟蹰,正是愁时候。
袅袅东风欺弱柳。碧沼波纹皱。
寂寞倚雕栏,呖呖啼莺,几处春光透。
千回百转离人后。更怕春归骤。
记得去年间,花下踟蹰,正是愁时候。
这首《醉花阴·闻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一幕,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深度。
首句“袅袅东风欺弱柳”以“东风”与“弱柳”为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风轻拂柳枝的情景,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感。这里的“欺”字,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柔和与柳枝的柔弱,也暗含了一种温柔的关怀与抚慰之意。
接着,“碧沼波纹皱”一句,将视线转向了水边,碧绿的池塘上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吸,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一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动态美的画面。
“寂寞倚雕栏,呖呖啼莺,几处春光透。”描绘了主人公独自倚靠在雕花栏杆上,倾听黄莺的啼鸣,感受着春光的渗透。这里通过人物的动作与环境的细节,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黄莺的啼鸣,不仅是自然界的音符,也是主人公情感的寄托,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千回百转离人后。更怕春归骤。”表达了主人公对离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担忧。在经历了千回百转的情感波动之后,她更加害怕春天的匆匆离去,暗示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对别离的恐惧。
最后一句“记得去年间,花下踟蹰,正是愁时候。”通过回忆去年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去年的花下,主人公也曾徘徊不前,心中满是愁绪。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醉花阴·闻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其人为霸则有馀,其诗为帝非不足。
大风之歌秋风辞,视之魏武竹弟肉。
数千年来魏及唐,杜甫曹操相低昂。
白也慷慨孙郎比,东西争帝将雁行。
虎踞龙盘天子气,魏曹终有并吞势。
少陵野老目无之,大声不背引车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