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红蕾绽花瓶,茉莉簪头串素馨。
少年奏板新欢唱,尽倒如泉吊独醒。
芭蕉红蕾绽花瓶,茉莉簪头串素馨。
少年奏板新欢唱,尽倒如泉吊独醒。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陈子壮在珠江边所见的一幅生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傍晚的独特风情。
首句“芭蕉红蕾绽花瓶”,以芭蕉的红蕾比作花瓶中的花朵,形象地描绘了夏日里芭蕉叶间绽放的鲜艳花朵,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茉莉簪头串素馨”一句,将茉莉花比喻为女子头上的装饰,串起素馨花,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感,也暗示了女性的娇美与清新。
“少年奏板新欢唱”描绘了一群少年在欢愉中演奏乐板的情景,他们的歌声如同泉水般清澈,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快乐。这不仅展现了少年们的无忧无虑,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一句“尽倒如泉吊独醒”则以“倒如泉”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少年们尽情欢歌的场景,仿佛泉水般涌动不息。而“吊独醒”则可能暗含着对独自清醒者的敬意或感慨,或许是对那些未能同享欢乐之人的一种惋惜或怀念。整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集体欢愉与个人孤独的不同感受,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夏日傍晚珠江边的自然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
年年寸草留春晖,登堂犹见慈母衣。
此衣何为出玉窆,涕泣说是当时殓。
自从失恃经十年,无端换劫红羊天。
岂知金石原不坏,竟体浑坚争下拜。
吁嗟此服已泥涂,鲜明颜色不少殊。
金棺未灰重泉下,不似银杯能羽化。
身兮服兮两无亏,箧中摺叠心为悲。
相传蜕解多奇事,此语恐属齐谐志。
我惟传衣什袭藏,子孙世守毋相忘!
王翁自昔河上逸,闭门闹市长不出。
观棋世上似玉质,输嬴局面谁得失。
壶里乾坤才七日,世间甲子逾七十。
已闻宣圣不逾矩,篯铿之十始得一。
不然亦授王野术,面如丹砂眼如漆。
步履乘风如老列,硬饼大肉真刀截。
阳生腊后启寿筵,二阳三阳生相续。
长庚天姥来献箓,满堂贺者皆仙客。
麻姑不尽之天泉,金华老仙之玉液,主宾皆醉翁眼碧。
瑶池之宴宴曾孙,王母不来来月窟。
膝边更笑戏双雏,高低左右年六七。
二雏会看生重孙,岁岁与翁开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