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寸草留春晖,登堂犹见慈母衣。
此衣何为出玉窆,涕泣说是当时殓。
自从失恃经十年,无端换劫红羊天。
岂知金石原不坏,竟体浑坚争下拜。
吁嗟此服已泥涂,鲜明颜色不少殊。
金棺未灰重泉下,不似银杯能羽化。
身兮服兮两无亏,箧中摺叠心为悲。
相传蜕解多奇事,此语恐属齐谐志。
我惟传衣什袭藏,子孙世守毋相忘!
年年寸草留春晖,登堂犹见慈母衣。
此衣何为出玉窆,涕泣说是当时殓。
自从失恃经十年,无端换劫红羊天。
岂知金石原不坏,竟体浑坚争下拜。
吁嗟此服已泥涂,鲜明颜色不少殊。
金棺未灰重泉下,不似银杯能羽化。
身兮服兮两无亏,箧中摺叠心为悲。
相传蜕解多奇事,此语恐属齐谐志。
我惟传衣什袭藏,子孙世守毋相忘!
这首清代郑用锡的《先慈遗服题示诸儿》是一首深情的悼亡诗,表达了对已故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遗物的珍视。诗人以每年春天草木复苏时,睹物思人,回忆起母亲慈祥的身影,那件曾包裹过母亲的衣物,如今却成了寄托哀思的载体。他叙述了衣物的来历,感叹岁月变迁,母亲去世已十年,而灾难接踵而至,但衣物的坚韧如同母亲的精神,令人不禁下跪致敬。
诗人感慨衣物虽经泥土污渍,颜色依旧鲜艳,与母亲生前的形象并无二致。他提到金棺虽已沉入黄泉,但母亲的精神并未消散,暗示着对永恒生命的期待。他将衣物视为母亲的一部分,反复折叠,心中充满悲痛。诗中还提及了关于母亲脱胎换骨的传说,虽然看似奇异,但诗人更愿意将其视为对母亲精神的传承,告诫子孙要世代守护这份记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衣物这一实物,传递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对家族责任的坚守,具有强烈的家族情感和文化传承的意味。
华馆曙沈沈,惟良正在今。
用材兼柱石,闻物象高深。
更得芝兰地,兼营枳棘林。
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
勿改安卑节,聊闲理剧心。
多君有知己,一和郢中吟。
天井虽收寇未平,所司促战急王程。
晓驰云骑穿花去,夜与星郎带月行。
新咏尽题关外事,故乡因过洛阳城。
时逢寒食游人识,竟说从来有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