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几曾停,长恨歌成不忍听。
一种香魂埋宿草,巴山尚谱雨淋铃。
渔阳鼙鼓几曾停,长恨歌成不忍听。
一种香魂埋宿草,巴山尚谱雨淋铃。
这首诗《马嵬坡》由清代诗人常纪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感慨。
首句“渔阳鼙鼓几曾停”,以渔阳鼙鼓象征安史之乱的爆发,暗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这句诗表达了对战争不断、国破家亡的无奈和哀叹。
次句“长恨歌成不忍听”,引用白居易的《长恨歌》,表达了对这段凄美爱情故事的深深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悲剧的无力感。通过“不忍听”三个字,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
后两句“一种香魂埋宿草,巴山尚谱雨淋铃”,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香魂埋宿草”形象地描绘了杨贵妃的离世,其灵魂如同香魂一般,被埋葬在荒草之中,充满了凄凉和哀伤。后一句“巴山尚谱雨淋铃”则通过想象中的场景,展现了即使在杨贵妃去世多年后,她的故事仍然被人们传唱,尤其是那首《雨淋铃》曲,仿佛在诉说着她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悲歌。这里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铭记,也暗含了对爱情永恒性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通过对比和联想,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历史深度。
井梧叶下,西风正喜洗尘颜。犹然火甑之间。
谁酿一天霖雨,爽气满河关。
甚忧民老子,顿觉心宽。风亭月轩。更何用、种琅玕。
自有平生节操,未老投闲。
群鸟声里,又惊觉、黄粱梦一番。沉醉后、处处麇山。
对黄花烂漫,能几日,又重阳。
问眼底湖山,新□□□,别是风光。
三台近临吴地,映奎躔、明处紫微郎。
人道当年豸角,这回收敛秋霜。笑谈。幕府昼偏长。
何事最为忙。但宽取一分,一分方便,亦足流芳。
山人敢攀宗衮,为东南、民命秉心香。
更借南阳菊水,殷勤满注瑶觞。
买陂塘旋栽杨柳,闲官宜治闲务。
老天助我攻清淡,两月不遭泥雨。规别渚。
更累土为山,留土分为屿。乡人共语。
叹百岁堙芜,一朝疏辟,此去日成趣。
江湖愿,自是平生心许。元英谁羡陈吕。
石渠细溜鸣琴筑,清似我家诗句。杯引醑。
便收拾松风,写入丝桐谱。区区学古。
愧窃禄无功,投闲有分,犹患不如圃。
春来久无雨,都作艳阳天。
天公素念民事,其忍秽良田。
鞭起九渊浓睡,散作两间膏泽,生意发天然。
听得老农语,大有是今年。玉堂深,金阙近,乱云烟。
乾坤放眼无际,何物不鲜妍。
休把圣功收敛,要使人心满慰,万事此为先。
我老归农好,宜买潞河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