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开积阴,三五挈游袂。
病馀散腰脚,讨春得春意。
远松车盖形,径造松下寺。
寺古无丹青,地僻鲜车骑。
枣花锡唐名,田盘印初记。
留咏多前贤,展卷墨香醉。
颇怪竹垞翁,旧闻阙编次。
老僧喜客过,高谈足清思。
陵郎既该览,德公亦强识。
千花翻大乘,五家阐精义。
独于南顿宗,别树一旗帜。
孰云成象龙,而必离文字。
夕阳转空廊,竹柏影满地。
欲别淹胜赏,弥留愧尘累。
送客斋磬凉,泠然出空翠。
春云开积阴,三五挈游袂。
病馀散腰脚,讨春得春意。
远松车盖形,径造松下寺。
寺古无丹青,地僻鲜车骑。
枣花锡唐名,田盘印初记。
留咏多前贤,展卷墨香醉。
颇怪竹垞翁,旧闻阙编次。
老僧喜客过,高谈足清思。
陵郎既该览,德公亦强识。
千花翻大乘,五家阐精义。
独于南顿宗,别树一旗帜。
孰云成象龙,而必离文字。
夕阳转空廊,竹柏影满地。
欲别淹胜赏,弥留愧尘累。
送客斋磬凉,泠然出空翠。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崇效寺游玩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寺庙的静谧氛围。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敬仰。
首句“春云开积阴,三五挈游袂”描绘了春日云开雾散,阳光明媚,三人携手出游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病馀散腰脚,讨春得春意”表达了在康复后,作者渴望探索春天,寻找春的气息,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远松车盖形,径造松下寺”描绘了远处松树如车盖般挺立,一行人径直来到松下的寺庙,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接下来,“寺古无丹青,地僻鲜车骑”强调了寺庙的古老与偏僻,没有过多的人为装饰,只有自然的静谧。
“枣花锡唐名,田盘印初记”通过具体的景物,如枣花与田盘,暗示了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接着,“留咏多前贤,展卷墨香醉”表达了对前人诗歌的赞赏与陶醉,展现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颇怪竹垞翁,旧闻阙编次”提到竹垞翁(即钱谦益)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这位古代诗人的怀念与敬仰。接下来,“老僧喜客过,高谈足清思”描绘了老僧热情接待,与客人进行深入交谈,使得人心境清净。
“陵郎既该览,德公亦强识”可能是指陵郎与德公两位诗人,他们对寺庙的历史与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最后,“千花翻大乘,五家阐精义”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赞美,认为它如同大乘佛法,深奥而精妙。
“独于南顿宗,别树一旗帜”可能是指作者对于南顿宗(佛教的一个宗派)的独特见解,树立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孰云成象龙,而必离文字”表达了对文字与形象关系的思考,认为形象与文字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夕阳转空廊,竹柏影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竹柏的影子铺满了地面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欲别淹胜赏,弥留愧尘累”表达了作者想要留下,但又因世俗的束缚而感到遗憾的心情。
“送客斋磬凉,泠然出空翠”描绘了送别时,斋堂中的钟声清凉,仿佛从空翠之中传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自然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文化和友情的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穗帷梦断鸳鸯晓,旅榇荒凉魂缥杳。
深闺少妇才及笄,客邸夫君三十老。
夫没年年经几秋,嫁时绿鬓今白头。
膝边有子渐成立,家业峥嵘无复愁。
自怜年少孀居日,舅老失明姑遘疾。
至亲骨肉皆流离,终岁户门遭叠出。
今看堂下舞莱衣,忘却当初辛苦时。
妾身若到黄泉下,相见良人心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