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为楼观银为地。秋到中分际。
澹金光衬水晶毬,上碧虚、千万里。
香风浩荡吹蟾桂。影落澄波底。
揭天箫鼓要诗成,任惊觉、鱼龙睡。
玉为楼观银为地。秋到中分际。
澹金光衬水晶毬,上碧虚、千万里。
香风浩荡吹蟾桂。影落澄波底。
揭天箫鼓要诗成,任惊觉、鱼龙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中秋赏月图景。开篇“玉为楼观银为地”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将楼宇比作白玉,将大地比作白银,展现了一个辉煌洁净的环境。紧接着,“秋到中分际”表明时值已是深秋,月亮如同太阳一样明媚。
“澹金光衬水晶毬,上碧虚、千万里。”这里的“澹金光”指的是月光,它像纯净的金色光芒照耀着大地,“衬”字用得好,形容月光如同装饰一般,映照在清澈透明的水晶般的球体(指月亮)上,让人感到月光之美丽,如同碧空千万里,广阔无垠。
“香风浩荡吹蟾桂”一句,通过描写香风吹拂桂花,增添了一份秋日的清新与生机。蟾桂即桂花,在中秋时节开放,其香气浓郁,借香风之力,将桂花的芬芳传递得更远。
“影落澄波底”则是说月亮的倒影投射在湖面上,如同沉入水底,但依然清晰可见。这一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深邃感。
最后,“揭天箫鼓要诗成,任惊觉、鱼龙睡。”这里诗人用“揭天箫”比喻自己在月光下吟诵诗篇,直到诗歌完成。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已然与天地相通,而“任惊觉、鱼龙睡”则是说即便是惊醒的凡人或沉睡的神兽(鱼龙),也无法打扰这份超然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自然景观和桂花香气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好,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追求艺术与精神的飞扬。
玄化无停机,四序迭交易。
青春几何时,鬓发飒已白。
有生穹壤间,满者孰能百。
胡为劳其生,汨汨受形役。
务学须及时,孳孳在晨夕。
尺璧谅非宝,寸阴当是惜。
彼哉蚩蚩氓,白首竟何益。
擿埴类冥行,伥伥奚所适。
周公古圣人,尚能戒无逸。
进脩苟力勤,终造圣贤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