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暑久不请谒登南楼望成父西庵慨然奉思因成小诗》
《大暑久不请谒登南楼望成父西庵慨然奉思因成小诗》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南郭子綦隐,西郊杜老居。

风流知异代,臭味本吾庐。

高阁深翻贝,虚堂静散书。

经旬想颜色,着雨问何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生活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与世隔绝、淡泊明志的情怀。

"南郭子綦隐,西郊杜老居" 开篇即设定了一个隐逸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风流知异代" 这里的“风流”指的是诗人所处时代的文化艺术风貌,而“异代”则暗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心境,仿佛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与古人对话。

"臭味本吾庐" 一句,则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一种幽默表述。“臭味”并非贬义,而是一种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于世的态度。这里的“庐”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隐喻着一种简朴而自在的生活状态。

"高阁深翻贝,虚堂静散书" 描述了诗人藏书于高阁之中,并不时翻阅的场景。这里的“贝”可能指的是古代用作货币或装饰的贝壳,也可以理解为珍贵的书籍。而“虚堂静散书”则表明了诗人的阅读活动是在一个宁静且空旷的空间中进行,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

"经旬想颜色,着雨问何如"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观察天气变化时所产生的一种感慨。这里的“经旬”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想颜色”则是在思考天空颜色的变化。最后一句“着雨问何如”,则是在询问伴随而来的细雨,它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画眉笔

卧蚕细扫浅深分,堪笑中书陋不文。

新月鼠须描更巧,远山螺黛饰成纹。

毛锥一管蛾添色,柳叶双弯麝有芬。

最爱十眉图画肖,挥毫落纸墨缤纷。

(0)

宿鼓山寺

香刹凭游览,寻幽夜未归。

松阴枝拂盖,谷转石当扉。

卷幔天河入,开窗月露微。

梵音迎漏彻,旅梦觉酲违。

古树生秋色,层岚吐夜菲。

浑疑天路近,科坐白云衣。

(0)

春寒

已交春半又寒风,料峭奚堪冬日同。

相约看花惊袖薄,有怀饮酒炽炉红。

芳园桃李开犹懒,金谷燕莺啼未工。

最是汉家恩宠厚,锦袍先已赐深宫。

(0)

墨兰

钟得至清气,精神欲照人。

抱香怀古意,恋国忆前身。

空色微开晓,晴光淡弄春。

凄凉如怨望,今日有遗民。

(0)

五君咏.阮籍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0)

春景.山归万古春

万古山如此,青青岁岁新。

自怜看到老,未有不归春。

云树曾经别,莺花不弃贫。

自迎东太乙,重作葛天民。

一烧迷千仞,三开见几秦。

八公花下饮,仍是少年人。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