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看江鸟尽流离,精卫何从借一枝;
最恨蹛林秋祭后,天骄犹自灼羊脾。
即看江鸟尽流离,精卫何从借一枝;
最恨蹛林秋祭后,天骄犹自灼羊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生灵涂炭的深深忧虑。首句"即看江鸟尽流离"描绘了江面上鸟儿无处安身的凄凉景象,暗示了战乱带来的动荡不安。"精卫何从借一枝"引用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寓意寻求庇护或援助的艰难,反映出诗人对于难民无处栖身的同情和无奈。
次句"最恨蹛林秋祭后"进一步深化了悲愤之情,"蹛林"可能指战场或荒野,"秋祭"暗指战死者,表达对战争残酷性的痛恨。"天骄犹自灼羊脾"则指向敌人的残暴,"天骄"是对敌人的蔑称,"灼羊脾"形象地描绘了敌人在胜利后的残忍庆祝,加重了诗人的愤怒和哀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现实,以及诗人对和平与公正的渴望。
君为王,我为后,结发相从期白首。
君为奴,我为婢,人间反覆何容易。
为婢不离家,为奴去适吴。
死生未可测,离别在斯须。
君谓妾勿悲,忍耻乃良图。
自怜儿女情,能不啼乌乌。
仰看庭前树,一岁一荣枯。
与君若有重荣日,匆匆未可弃褕翟。
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当暮天、霁色如晴昼,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