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寄叶赤堇山人元阶二章·其二》
《山居寄叶赤堇山人元阶二章·其二》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败物多为尘,大块不受塞。

宿梦之所疑,已于静中得。

独鹰拉枯枝,刁眼悍相逼。

下有奔壑泉,孰敢以心测?

且登千仞冈,远搜万里色。

炯此澒洞天,来照影孤仄。

限道晷弗踰,日月有衔勒。

如何罄所悲,不自爱胸臆。

故人近逃名,一坏蚓同匿。

倘欲传其书,慎待众嚣熄。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心境与感受。开篇“败物多为尘,大块不受塞”以自然景象起兴,暗示世间万物终归于尘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接着“宿梦之所疑,已于静中得”则表明在宁静中能获得内心的解答与解脱。

“独鹰拉枯枝,刁眼悍相逼”通过独鹰的形象,象征着诗人独立不群的精神状态,以及面对外界压力时的坚韧与抗争。“下有奔壑泉,孰敢以心测?”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复杂,非外人所能轻易揣摩。

“且登千仞冈,远搜万里色”表达了诗人渴望探索更广阔世界的心愿,“炯此澒洞天,来照影孤仄”则描绘出诗人内心世界的辽阔与孤独并存的景象。

“限道晷弗踰,日月有衔勒”以时间的流逝为喻,暗示人生的短暂与有限,“如何罄所悲,不自爱胸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问。

最后“故人近逃名,一坏蚓同匿”通过与友人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倘欲传其书,慎待众嚣熄”则寄寓了诗人希望后世能够理解自己,但又不愿在喧嚣中急于求成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深沉的情感。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斗百花·其三

斜日东风深院。绣幕低迷归燕。

潇洒小屏娇面,仿佛灯前初见。

与选筵中,银盆半拆姚黄,插向凤凰钗畔。

微笑遮纨扇。教展香裀,看舞霓裳促遍。

红飐翠翻,惊鸿乍拂秋岸。

柳困花慵,盈盈自整罗巾,须劝倒金盏。

(0)

僧舍小山三首·其一

此老绝萧洒,久参曹洞禅。

胸中有丘壑,左手取山川。

树小风声细,岩深日影圆。

江湖不归客,相对一茫然。

(0)

清秋

清秋独立望殊方,粉堞遥瞻埤堄长。

水满苍江平巨硖,风交翠木乱寒塘。

滞留晚岁违公府,准拟明年入帝乡。

多病早衰才不振,豫惭无赋奏长杨。

(0)

齐威王

赏罚严明国富强,独能仗义一朝王。

周纲此日微如发,独有人心理未亡。

(0)

常自在歌

常自在,常自在,莫受物触随变改。

心常澄太虚,胸常涵沧海。

志常明秋霜,气常融春霭。

常自在,常自在,莫或欺心旋遮盖。

此心常与天地通,日月神明环内外。

万物森森在吾下,我自小之自伤害。

常自在,常自在,诗书乐处安精神。

道义合时行身世,贫何足嗟,贱何□嘅,富何足淫,贵何足泰。

静惟饬身而无愧,动惟利□而尽爱。

常自在,常自在,此外何求哉。

有时诗一篇,有时酒一杯。

庭花野草为宾友,清风明月相追陪。

陶吾真兮适吾性,常自在。常自在,何处有愁来。

(0)

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其九

气味风标见似人,群芳合让作先生。

尽烧龙脑三千斛,不抵花心一点清。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