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雁度岑寂,流空音响哀。
云沙天地阔,霜雪羽毛摧。
力小知机早,心危见影猜。
芦洲迷处所,飞绕正徘徊。
一雁度岑寂,流空音响哀。
云沙天地阔,霜雪羽毛摧。
力小知机早,心危见影猜。
芦洲迷处所,飞绕正徘徊。
这首《孤雁》诗,由宋代诗人严粲所作,以孤雁的形象为载体,描绘了雁在秋日天空中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它面对自然环境和生存挑战时的智慧与挣扎。
首句“一雁度岑寂”,开篇即点明主题,一只孤雁穿越寂静的天空,营造出一种孤高而寂寞的氛围。接着,“流空音响哀”一句,通过雁鸣声的哀伤,进一步强化了雁的孤独感和内心的悲凉情绪。
“云沙天地阔,霜雪羽毛摧”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雁所处的广阔天地与恶劣环境,同时暗示了雁的羽毛因寒冷而受损,形象地描绘了雁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助。
“力小知机早,心危见影猜”则揭示了雁的生存智慧与警惕性。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中,雁能够预见到危险并提前做出反应,但这种机警也带来了内心的不安与恐惧。
最后,“芦洲迷处所,飞绕正徘徊”描绘了雁在寻找栖息地时的迷茫与犹豫,它在芦苇洲间盘旋,试图找到一个安全的落脚点,却始终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体现了雁在艰难环境中寻求生存的挣扎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孤雁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残酷,更深刻地反映了生命在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对自由与安宁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