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地茫茫,二月三月雪滂滂。
雨我黄竹湿衣裳,天子不在黄竹乡。
天苍苍,地茫茫,武照儿,高冠大履据堂皇,唐家臣子三月以为祥。
天苍苍,地茫茫,二月三月雪滂滂。
雨我黄竹湿衣裳,天子不在黄竹乡。
天苍苍,地茫茫,武照儿,高冠大履据堂皇,唐家臣子三月以为祥。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严寒的景象,"天苍苍,地茫茫"展现出广阔无垠的天地,与漫天飞舞的大雪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二月三月雪滂滂"强调了雪之大和时间之早,暗示了冬日的寒冷异常。接下来,"雨我黄竹湿衣裳"通过个人感受,形象地传达出天气恶劣,连竹林都被雨水打湿,连诗人的衣物都未能幸免。
诗人进一步借景抒怀,"天子不在黄竹乡"暗指当权者未能体恤民情,百姓在苦寒中受难,而"武照儿,高冠大履据堂皇"则可能是在讽刺权贵们的奢华与冷漠,他们身着华丽,却无视民间疾苦。最后,"唐家臣子三月以为祥"可能是对统治者不作为的讽刺,将他们的冷漠视作国家的“吉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寓言性地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体现了杨维桢诗作中常见的讽喻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