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大送桂花答之》
《子大送桂花答之》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小山月在影团团,满院清香特地寒。

病骨逢秋眠较少,五更风露起来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guìhuāzhī
sòng / jiǒng

xiǎoshānyuèzàiyǐngtuántuánmǎnyuànqīngxiānghán

bìngféngqiūmiánjiàoshǎogèngfēngláikàn

翻译
小山上的月亮映照出圆圆的光影,
整个庭院弥漫着清冷的香气。
注释
小山:形容山体不大,可能是近景的描写。
月:指夜晚的月亮。
影团团:月光投下的圆形或椭圆形影子。
满院:整个院子。
清香:淡淡的香气。
特地:格外,特别。
寒:清凉,寒冷。
病骨:形容身体衰弱。
逢秋:遇到秋天。
眠较少:睡眠减少。
五更:天刚亮的时候,古代一昼夜分为五个时段,五更是黎明前。
风露:清晨的凉风和露水。
起来看:起床来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月光下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捕捉了月亮、花香和清晨寒意交织的意境。"小山月在影团团"表达了月亮如同柔和的光环笼罩着小山,而不直接照耀,使得景物都沉浸在朦胧之中;"满院清香特地寒"则通过对花香与秋夜寒意的并置,强化了季节感和环境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病骨逢秋眠较少"暗示诗人因身体不适而难以入睡,秋天对健康的影响让他更加感到疲惫;"五更风露起来看"则是夜不能寐,起身观看夜空的景象,五更即是黎明前最后一个时辰,这里可能指的是接近拂晓时分。诗人在这静谧而微冷的清晨,独自一人面对着风和露水,体现出一种孤寂与沉思。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以及在秋夜中个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池口阻风怀故人东流宰周德平

莫向池阳问酒杯,好怀应为故人开。

九华山晓千峰出,三峡江寒万里来。

塞雁未随南陆转,楚云多逐北风回。

浮名本自无羁绊,应笑先生白发催。

(0)

莲花峰

清塘山色碧如流,荷叶荷花几度秋。

太乙仙人青玉舫,沅湘词客翠云裘。

平湖远远连舟渚,芳草青青隐鹭鸥。

晚雨渐乾霞鹜散,教人虚泛采莲舟。

(0)

次韵万益谦·其二

偶因行役过君家,山路迂回菊有花。

浊酒悬知留我待,香粳不用唤儿赊。

舍南久有归田耜,户外今无上汉槎。

最爱兰荪芽竞茁,一经垂训足生涯。

(0)

再题虎丘

虎丘山倚阖庐城,壮观东南久擅名。

耸壑烟霞连海气,淩风楼阁下经声。

剑池石冷秋涵月,塔劫年深地集灵。

尚想延陵吴季子,寥寥千载不胜情。

(0)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八首·其六

今宵天上月,应照故乡春。

桂影生圆魄,蟾光隐半轮。

盈亏知有定,离别最相亲。

万里清辉遍,偏惊旅泊人。

(0)

秋日旅怀七首·其五

繁林著秋霜,万树张锦缬。

斜旸照郊坰,霞光粲凝结。

虽非三春晖,明媚亦可悦。

薄暮凉风吹,落叶飞不歇。

寂寞为谁容,寒鸦噪明月。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