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貌难取人,宣尼窃丁宁。
如何汝南许,辄擅月旦评。
观其察曹瞒,一言尽生平。
勿谓鉴裁乏,一门称弟兄。
言貌难取人,宣尼窃丁宁。
如何汝南许,辄擅月旦评。
观其察曹瞒,一言尽生平。
勿谓鉴裁乏,一门称弟兄。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张镈的《杂兴三十九首》中的第20首。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探讨如何评价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他提出言谈举止往往难以揭示一个人的真实品质,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宣尼窃丁宁"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如孔子、丁宁等人品德的推崇,而"如何汝南许"则是说即使是在广大的地区也难以找到像样的贤才。诗中的"辄擅月旦评"意味着即便是那些能够在月初和旦时进行评论的人,也很难一语中的地评价一个人。
"观其察曹瞒,一言尽生平"则表明通过细致的观察,如同古代名将曹操和诸葛亮一样,即使是一句话也能看出一个人的终身品行。最后两句"勿谓鉴裁乏,一门称弟兄"强调不要认为评价人才的标准已经缺失,因为在某些家族中,人们仍然能够如兄弟般地彼此认同和尊重。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选拔人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有深刻洞察,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贤才的怀念,以及对于如何在现实中发现和评价人的智慧的思考。
嵯峨远游冠,过我田里居。
手谈达要妙,心计有卷舒。
把握杀活机,操持开阖枢。
总总如乱兵,纷纷若奔车。
观者皆怵惕,敌人更揶揄。
一著起疲废,万口惊喧呼。
巧思自神授,智慧非常拘。
又闻风鉴精,许与且不渝。
群公赠诗文,称述良非虚。
自昔少兼能,今挟二术俱。
奕秋与许负,异世同一躯。
惜哉惟艺名,问学当何如。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先生一室如悬罄,弹铗浩歌谁复听。
篮舆每出欠仆夫,蹇驴试跨愁泥泞。
南坡日涉恐负渠,寸步跻攀如折胫。
偶向田头问小溪,何妨竹里通幽径。
杖藜从此便还往,出趁晨光归及暝。
更遣苍头佩一壶,醉中却爱风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