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挺馀万竿,亭亭最耐看。
四时不改青攒攒,凤凰翎缀碧琅玕。
摇落穷冬木皆坠,丛色依然独苍翠。
节上长留六逸诗,叶底犹悬七贤佩。
时人种花媚春暄,鼓箫酣赏集华轩。
高干凌云岂解识,芳筒叶律讵曾闻。
怜生潇洒啚盈卷,笑我参差种满园。
莫谩学他桃与李,开花着子狄公门。
挺挺馀万竿,亭亭最耐看。
四时不改青攒攒,凤凰翎缀碧琅玕。
摇落穷冬木皆坠,丛色依然独苍翠。
节上长留六逸诗,叶底犹悬七贤佩。
时人种花媚春暄,鼓箫酣赏集华轩。
高干凌云岂解识,芳筒叶律讵曾闻。
怜生潇洒啚盈卷,笑我参差种满园。
莫谩学他桃与李,开花着子狄公门。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竹轩歌》描绘了竹子坚韧挺拔的形象,以及其四季常青、不畏严寒的特性。诗中将竹子比作凤凰之羽,绿意盎然,即使在万物凋零的冬季,竹林仍保持苍翠。诗人还借竹赞美了古代文人的高洁品格,如“节上长留六逸诗”象征着文人墨客的才情,“叶底犹悬七贤佩”则寓言贤士的风范。
诗中对比了时人种花只为春天的繁华热闹,而竹子的高尚气质和淡泊名利不被理解。诗人自嘲种植竹子不如他人种花得宠,但坚持自我,不愿像桃李那样追求结果实以求得权贵青睐。整首诗通过竹轩的意象,寄寓了对清雅人格的坚守和对世俗浮华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