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瓯何事自倾伤,三舍原来祸未禳。
父读涅槃儿道德,天教老佛误萧梁。
金瓯何事自倾伤,三舍原来祸未禳。
父读涅槃儿道德,天教老佛误萧梁。
这首诗名为《读梁史》,作者是清朝末年至近现代初期的陈肇兴。诗中以"金瓯何事自倾伤"开篇,形象地比喻国家如金瓯(古代盛酒器,象征国土完整)却遭受了自我破坏的痛苦,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三舍原来祸未禳"进一步强调了灾难并未因时间推移而消除,暗示着历史上的错误或不幸仍在持续。
接下来两句"父读涅槃儿道德,天教老佛误萧梁",诗人将历史的悲剧归咎于萧梁时期(南朝梁代)的佛教盛行和道德沦丧。"父读涅槃"暗指统治者沉迷于佛教教义,"儿道德"则讽刺后继者缺乏应有的德行,"天教"和"误"字表达了对这种误国行为的谴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批评了梁朝时期的统治问题,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和历史反思。
小白蘋香,打湖上鸳鸯,橹枝声细。
谁料逢君,又在他山此水。
甚抛了、熟鹭驯鸥,把轻衫瘦马,换却蓑袂。
官壶量盏,且缓剪江帆翅。
双台算程正远,但昏沙古岸,重重亭子。
晓星犹悬冷点,鸡声啼碎。挂芦藩、蜡飘秋泪。
早风铎、催人提辔。鞭影背雁,怕都是、凄凉诗思。
烧笋园林,渐晴乍雨初,时候将息。
试小卷帘旌,绿尘无力。
三尺回纹藤枕,春来几与香云隔。淙淙急。
忽到耳边,都是萧瑟。千点榴红齐坼。
映湘妃竹槛,窗户纱碧。正逐妇鸠喧,引雏莺蕊。
只恨梦轻惊易醒,背斜阳听梅檐滴。花狼藉。
晚风带烟吹湿。
一湾河渚,喜幽庄不大。白石桥东翠筠锁。
把轩窗、齐拓梧叶阴浓,披细葛,日拥仙芸閒坐。
吴僮年十七,谱就新声,试听歌喉暗尘堕。
更上小沙棠,载酒寻鸥,醉便向、闹红深卧。
问果肯、全家此中浮,那水阁西偏,结邻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