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丙戌上元后和昌英叔李花》
《丙戌上元后和昌英叔李花》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律诗

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花繁。

露酣月蕊苍茫外,梅与山矾伯仲间。

剩雨残风底无赖,明朝后日不堪看。

泥深小忍春游脚,犹遣青童去一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山的画面。开篇"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花繁"两句,既写出了春天到来的景象,又点明了李花的繁盛,这里的“李”通常指的是李白,但在这里可能是指李树,即李子树,它的花开得很繁盛。诗人通过对比雪压山与李花的繁茂,表达出季节更替的生机与美好。

接着"露酣月蕊苍茫外,梅与山矾伯仲间"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春夜月光下的景色。诗人用“露酣”形容月光如醉人的温润,而“苍茫”则传达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最后,"梅与山矾伯仲间"一句中,“梅”指的是梅花,"山矾"可能是指山中的石头或其他景物,而“伯仲”是一种并立的关系词,这里用来形容梅花与山石之间和谐共存的情景。

第三部分"剩雨残风底无赖,明朝后日不堪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过去的春天美好的留恋之情。春天的雨和风渐渐消退,但诗人感到这样的美好难以长久,到了明天或以后,这些景象就不再那么令人愉悦。

最后"泥深小忍春游脚,犹遣青童去一攀"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即使泥泞难行,也愿意让仆从去摘取李花的决心。这里的“泥深”形容路面泥泞,“小忍”则表现出对春天美好的珍惜和忍耐,而“青童”通常指的是年轻的仆人,"一攀"则是去采撷李花的动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山游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对这些美好留恋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题建安曹兄深居小稿·其一

得君诗一卷,自命曰深居。

苦爱惊人句,多惭寄我书。

绝知吟可老,更问法何如。

叟已忘言久,离钩正待鱼。

(0)

别吴帅恕斋·其二

猎猎江滨万綵旗,恋恩非止送公时。

贤如司马家求像,教比文翁学有祠。

半月趣行三被旨,残年惜别两攒眉。

东南民力闽尤困,到日论思首及之。

(0)

新晴四和庵字韵

衰懒如僧不出庵,雨晴春又遍溪南。

周天日度一日一,初夜月生三月三。

还丹只是安乐法,虚白应难容易谈。

最喜无名公自传,何须儒学记齐聃。

(0)

丁卯元日作

泰畤钦柴已庆成,金鸡赦下是兹辰。

百官班立楼前拜,万岁嵩呼竿上人。

正喜含饴看稚子,还叨祭泽及微臣。

老逢嗣圣徵前梦,三十年前岁在寅。

(0)

郡圃小山大资可斋先生所作也石久散而池亦荒恕斋来公补处叠之浚之访求旧记重刊之仍续留题之句以寄可翁翁又和之以某同出可斋之门不鄙赐示借韵为谢·其一

湖嵌散尽重堆叠,池碧堙多旋斸开。

旧记幸存新入石,胜游端待可人来。

(0)

再和前韵谢后村惠生日词·其一

野客相过坐马鞯,论谈大半是农田。

生惭弧矢为男子,老脱簪裳似散仙。

锦卷新词歌永日,茅檐小酌胜常年。

痴因好佛蒙嗤诮,更敢誇张灵运前。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