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徵招四首·其二》
《徵招四首·其二》全文
清 / 项鸿祚   形式: 词  词牌: 徵招

江城几夜听箫鼓,看看又过除夕。

拥被不成眠,更寒侵帘隙。

蜡灯摇瘦碧,第一度、凄凉今日。

红袖尊前,玉梅窗底,有人相忆。岑寂。

送华年,青衫上,零乱粉香犹湿。

镜卜总无凭,断天涯消息。

可怜归未得,怕明岁、依然为客。

拌捡点十万鸾笺,记倦游踪迹。

(0)
鉴赏

这首《徵招四首(其二)》由清代词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开篇“江城几夜听箫鼓”,以“江城”点明地点,暗示远离家乡,通过“听箫鼓”这一传统节日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引出“除夕”的主题。接下来“看看又过除夕”,直接点题,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拥被不成眠,更寒侵帘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主人公在除夕之夜难以入眠的情景,寒气透过帘子缝隙渗入室内,不仅身体感到寒冷,内心也因孤独和思念而倍感凄凉。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外在的寒冷与内心的凄凉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蜡灯摇瘦碧,第一度、凄凉今日”中,“蜡灯摇瘦碧”形象地描绘了蜡烛在风中摇曳,光线昏暗,给人一种孤寂之感。“第一度、凄凉今日”则强调了这是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除夕,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红袖尊前,玉梅窗底,有人相忆”几句,转而描写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在酒宴前,有人在窗下赏梅,回忆起远方的亲人或友人。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也突出了主人公的孤独与思念。

“岑寂。送华年,青衫上,零乱粉香犹湿”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表达了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青衫上的粉香虽湿,却无法掩盖岁月的痕迹,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哀愁。

最后,“镜卜总无凭,断天涯消息。可怜归未得,怕明岁、依然为客”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镜卜无凭,预示着未来不可预测,断绝了与远方亲人的联系,更增添了离乡背井的无奈与痛苦。

“拌捡点十万鸾笺,记倦游踪迹”则是主人公试图通过书写来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以此寄托思乡之情,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在除夕之夜的孤独、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项鸿祚

项鸿祚
朝代:清   字:莲生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798~1835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
猜你喜欢

送下博陈员外

旷望丛台路,飘飖楚塞人。

琴堂无故旧,何计免沾巾。

(0)

送吴郎西使成州

所向皆为道,遐征岂足辞。

中华垂尽处,别路正秋时。

高阁兰台笔,閒吟板屋诗。

良工无弃物,珍重岁寒姿。

(0)

上元日留赠伯兄·其三

雁序才连昨,分飞别犹匆。

不图归故里,依旧感飘蓬。

三月烟花艳,长江尺素通。

临岐言约略,不尽寸心中。

(0)

元会大飨歌十一首·其五

饔人进羞。乐侑作。川潜之脍。云飞臛。甘酸有宜。

芬勺药。金敦玉豆。盛交错。御鼓既声。安以乐。

(0)

时人为保妥萧慎语

世有两隽。白杨何妥。青杨萧慎。

(0)

三善殿夕望山灯诗

重岫多风烟,华灯此岫边。

涸浦如珠露,凋树似花钿。

依楼杂度月,带石影开莲。

既有常满照,羞与晓星连。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